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读秦纪>

读秦纪,林景熙读秦纪全诗,林景熙读秦纪古诗,读秦纪翻译,读秦纪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琅玕台上晚云平,虎视眈眈隘八宏。
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觅草长生。
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
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

读秦纪译文

华丽的琅玕台上,傍晚的云彩低平辽阔,秦始皇像猛虎一样贪婪地注视着天下,气焰嚣张地占据着广阔的疆域。万里之外的人民死伤过半,他却全然不知,还在空虚地寻找着传说中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草。当年预示着秦朝灭亡的玉璧出现在沙丘附近,秦始皇挥舞着神鞭驱赶海石,妄图以此来震慑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秦始皇焚书坑儒,想要以此来禁锢思想,但书本之外还有无法焚毁的真理存在,最终成就汉朝大业的,正是张良在圯上所学到的兵法韬略。

读秦纪注释

  • 琅玕台:秦始皇所建的宫殿,以美玉装饰。琅玕,美玉名。
  • 虎视眈眈:形容像老虎一样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形容秦始皇的野心。
  • 隘八宏:形容秦始皇占据广阔的疆域,气焰嚣张。隘,阻塞,占据。八宏,指广阔的地域。
  •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秦始皇曾派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 草长生:指长生不老药。
  • 兆来鬼璧:指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人持玉璧从关东回来,说是有人在沙丘对他说:“为吾遗滈池君。”玉璧上刻有“始皇死而地分”的文字,被认为是预示秦朝灭亡的征兆。
  • 沙丘:秦始皇病死的地方。
  • 威动神鞭:传说秦始皇曾用神鞭驱赶海石,以镇压海怪。
  • 海石惊:指海石被秦始皇的神鞭惊动。
  • 书外有书焚不尽: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真正的知识和真理是无法被消灭的。
  • 一编圯上:指张良在圯桥上遇到黄石公,得到兵书的故事。
  • 汉功名:指汉朝建立的功业,与张良的辅佐密不可分。

读秦纪讲解

这首诗是林景熙读史之作,诗人通过对秦始皇种种行为的描写,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表达了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首联描写秦始皇的奢靡和野心。诗人用“琅玕台”点明秦始皇的奢华生活,用“虎视眈眈”形容其贪婪的本性,表现了他对权力的极度渴望。

颔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和愚昧。诗人写“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觅草长生”,揭示了秦始皇对百姓疾苦的漠视和对长生不老药的痴迷,突显了他的残暴和愚昧。

颈联描写了秦始皇的迷信和妄为。诗人用“兆来鬼璧”和“威动神鞭”两个典故,揭示了秦始皇对预言的恐惧和对神灵的妄为,突显了他内心的虚弱和恐惧。

尾联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诗人用“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两句,点明了思想的力量和人才的重要性,揭示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愚蠢和张良圯上受书的故事,强调了真正的知识和人才是无法被消灭的,最终成就汉朝大业的,正是张良在圯上所学到的兵法韬略。

全诗语言精炼,用典贴切,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刻关怀。通过对秦始皇的批判,告诫人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重视民生,尊重知识,任用贤才,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4089669a36935ae156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