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寄怀>

寄怀,林景熙寄怀全诗,林景熙寄怀古诗,寄怀翻译,寄怀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图上追三笑,诗中寄七哀。
孤栖非绝物,多难亦成才。
岁俭米生竹,春寒衣上苔。
不知辽海客,化鹤几时回。

寄怀译文

对着画卷追忆当年刘、阮、陶渊明虎溪三笑的往事,在诗歌中寄托我颠沛流离,身世飘零的无限悲哀。 独自隐居并非与世隔绝,经历诸多磨难也能使人增长才干。 荒年里米粒生出竹笋,春天寒冷衣服上长满青苔。 不知道远在辽东的故友,何时才能像丁令威一样化鹤归来?

寄怀注释

  • 图上追三笑: 指追忆东晋慧远送客于虎溪,陶渊明、陆修静同往,三人相谈甚欢,过溪而忘返,相与大笑的故事。此处借指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
  • 七哀: 指西晋阮籍的《七哀诗》。此处泛指悲哀之情。
  • 孤栖: 孤独地隐居。
  • 绝物: 与世隔绝之物。
  • 岁俭米生竹: 形容年成荒歉,米价腾贵,米粒贵如竹笋。也可能指贫困到只能以米为食,期待能像竹子一样生长。
  • 辽海客: 指远在辽东的友人。
  • 化鹤: 指传说中的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的故事。此处借指友人归来。

寄怀讲解

林景熙的《寄怀》是一首感怀身世、思念友人的诗作。全诗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首联“图上追三笑,诗中寄七哀”,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强烈。“三笑”指东晋时期慧远、陶渊明、陆修静三人虎溪相送的故事,诗人追忆往昔与友人相聚的欢乐,反衬出当下的孤寂与悲哀。“七哀”则点明了诗歌的基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感伤。

颔联“孤栖非绝物,多难亦成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虽然隐居,但并非与世隔绝,仍然关心时事,心怀天下。同时,诗人也认为经历磨难可以增长才干,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颈联“岁俭米生竹,春寒衣上苔”,描写了诗人所处的困苦环境。荒年米价昂贵,寒冷导致衣上生苔,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贫困和清苦。

尾联“不知辽海客,化鹤几时回”,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借用丁令威化鹤归来的典故,期盼友人能够早日归来,与自己重聚。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个人的身世之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5c82d1bf432489d60a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