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
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
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
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
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
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
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
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
汉障缘河远,秦城入海长。
顾无庙堂策,贻此中夏殃。
道隐前业衰,运开今化昌。
制为百王式,举合千载防。
马牛被路隅,锋镝销战场。
岂不怀贤劳,所图在永康。
王事何为者,称代陈颂章。
大家都搜:
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
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
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
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
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
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
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
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
汉障缘河远,秦城入海长。
顾无庙堂策,贻此中夏殃。
道隐前业衰,运开今化昌。
制为百王式,举合千载防。
马牛被路隅,锋镝销战场。
岂不怀贤劳,所图在永康。
王事何为者,称代陈颂章。
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译文
奉皇上的诏命来到边疆,统领众人修筑朔方城。驱逐那些像犬羊一样野蛮的部族,匡正华夏与戎狄的疆界。百姓们都高兴愉悦,为国事出力不敢有丝毫懈怠。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任务,高大的城墙巍然屹立。雄伟地俯视着广阔的沙漠边缘,在北海以南形成了坚固的屏障。曾经的北庭和瀚海已经俯首称臣,五岭的各部族也都纷纷前来归顺。我登上高高的城墙,放眼望去,一片空旷荒凉。千里之内一片萧条,草木都显得悲凉。我靠着车轼追忆古今,感慨万千,对历史的兴衰充满了感触。汉代的边防沿着黄河延伸,显得多么遥远,秦朝的城墙一直延伸到大海,显得多么漫长。只可惜我没有在朝廷献上良策,才给华夏带来了灾殃。过去的治国之道已经衰落,而今运势亨通,教化昌盛。如今的制度是历代帝王的典范,所采取的措施足以抵御千年的侵扰。马牛遍布道路两旁,兵器也在战场上被销毁。难道是不体恤百姓的辛劳吗?我们所图的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国家效力是为了什么?歌颂当今圣明的时代。
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注释
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讲解
这首诗是李峤奉命修筑朔方六州城时所作。诗歌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期望。
诗歌首先点明了奉命筑城的缘由,接着描写了筑城的景象,歌颂了百姓的积极性和筑城的速度。然后,诗人描绘了城池的雄伟壮丽,以及它在巩固边防上的重要作用。
之后,诗人登上城墙,放眼望去,千里萧条,引发了对历史的感慨。他对比了汉秦两朝的边防措施,反思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自己没有能够献上良策,以致国家遭受灾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当今圣明的称颂,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他认为,如今的制度是历代帝王的典范,所采取的措施足以抵御千年的侵扰,希望能够实现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
整首诗语言流畅,气势恢宏,既有对现实的描写,又有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3dfe4f0a3a6fb0a8c34.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