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怀旧梦,移席近春泉。
共话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斗徒工末树,粦出雨余田。
亦有茅檐下,饭牛人未眠。
大家都搜:
郑宗仁会宿山中译文
挑亮灯火,追忆往昔的梦想, 把席子移近,靠近潺潺流动的春泉。 共同倾诉心事,不知不觉到了深夜, 彼此相望,感慨已不再是年轻的模样。 像苦斗的工匠砍伐树木一样艰难, 磷火在雨后的田野中时隐时现。 也有人在茅草屋檐下, 放牛的人还没有入眠。
郑宗仁会宿山中注释
郑宗仁会宿山中讲解
这首诗是林景熙与友人郑宗仁在山中相会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田园生活和劳动人民的关注。
首联“挑灯怀旧梦,移席近春泉”,写出了两人相聚的场景和心境。挑灯是为了驱散黑暗,也象征着诗人想要照亮心中的记忆,追寻往昔的梦想。移席近春泉,则体现了诗人想要亲近自然,寻求慰藉的心情。
颔联“共话忽深夜,相看非少年”,是诗的核心,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两人促膝长谈,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彼此相望,发现都已不再是当年青春年少的模样,不免生出几分惆怅。
颈联“斗徒工末树,粦出雨余田”,运用了比喻和描写,烘托了诗人的情感。斗徒工末树,比喻人生的艰难困苦,即使努力奋斗,也可能徒劳无功。粦出雨余田,则描绘了雨后田野的景象,暗示着希望与生机,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期盼。
尾联“亦有茅檐下,饭牛人未眠”,将视线转向了田园生活中的劳动人民。在茅草屋檐下,放牛的人还在辛勤劳作,尚未入眠,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敬佩。同时也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感叹,也有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通过对山中夜景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感伤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babfc569a9ef815cae2.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