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弥逊的诗>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

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李弥逊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全诗,李弥逊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古诗,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翻译,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弥逊

香断寒炉古庙空,金毛一去了无踪。
分明曾得真消息,犹有参天十万松。

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译文

古老的庙宇空旷寂寥,香炉中燃尽的香已断绝,寒气逼人。传说中大智禅师的金毛狮子离去后,便再也没有了踪影。我分明听说这里曾是大智禅师传法的真实地方,如今还能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十万株松树,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禅院。

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注释

  • 已亥季秋:已亥年秋季。季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 净居:指净居寺,即大智者道场。
  • 大智者:指唐代天台宗高僧大智禅师,即智顗。
  • 场院:佛教寺院的场所。
  • 二士相:指大智禅师及其弟子智越。相,辅佐,辅助。
  • 寒炉:冷清的香炉。
  • 金毛:传说中大智禅师所饲养的狮子,常伴随其左右。
  • 真消息:真实的佛法教义。
  • 参天:高耸入云。

已亥季秋至净居思大智者场院因瞻二士相三日讲解

这首诗是李弥逊于已亥年秋季到净居寺(大智者道场)瞻仰大智禅师师徒故迹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大智禅师的仰慕之情,以及对佛法道场兴衰的感慨。

首联描写了净居寺的衰败景象。“香断寒炉古庙空”,点明寺庙的冷清,香火不再,古老的庙宇空旷无人,更显出一种寂寥之感。

颔联用“金毛一去了无踪”来进一步烘托寺庙的荒凉。传说大智禅师有金毛狮子相伴,如今狮子已不见踪影,更增添了历史的变迁感。

颈联“分明曾得真消息”是诗意的转折。诗人想到这里曾是大智禅师传法的场所,曾经有真实的佛法教义在这里传播。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

尾联“犹有参天十万松”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虽然寺庙已经衰败,但还有十万株高大的松树耸立云霄,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禅院。这些松树象征着大智禅师的精神和佛法的传承,也寄托了诗人对佛法永存的希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佛法的信仰。诗人通过描写净居寺的衰败景象,以及对大智禅师的追忆,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和信仰的思考。诗中的“十万松”也成为了一个象征,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永恒的信仰。

李弥逊[宋代]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9922bab003d0831c3c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