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楼钥的诗>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

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楼钥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全诗,楼钥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古诗,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翻译,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楼钥

樟坡直上可高亭,未见高亭只见名。
想像岂能胜一览,登高安得快双明。
大龙湫下听雷吼,白石岩头看日生。
咫尺好山随杖屦,自应老笔擅诗声。

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译文

沿着樟树坡一路向上便可到达可高亭,虽然还未亲眼见到高亭,却早已听闻其名。想象中的景色怎能胜过亲眼一览?登上高亭,怎能不畅快地用双眼饱览美景?

在雄伟的大龙湫瀑布下,听那如雷般的轰鸣声;在洁白的白石岩顶端,观看那壮丽的日出景象。近在咫尺的美好山水,随着手杖和鞋履便可到达,想必我这老迈的笔也能写出动人的诗篇。

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注释

  • 正卿通判可高亭: 正卿,指作者的朋友,担任通判官职。可高亭,亭子的名称。
  • 樟坡: 长满樟树的山坡。
  • 直上: 一直向上。
  • 胜一览: 胜过亲眼一看。
  • 安得: 怎么能够,表示反问。
  • 快双明: 痛快地用两眼观看。
  • 大龙湫: 瀑布名,位于浙江温州雁荡山。
  • 雷吼: 形容瀑布声如雷鸣。
  • 白石岩: 岩石名。
  • 咫尺: 形容距离很近。
  • 杖屦: 手杖和鞋子,代指游历。
  • 自应: 自然应该。
  • 擅诗声: 擅长写诗,指诗名远扬。

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讲解

这是一首题咏友人所建亭子的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可高亭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联点明题旨,直接写可高亭之名。诗人还未见到亭子,就已经听说了它的美名,为下文的想象和渴望作了铺垫。

颔联进一步抒发了对可高亭的期待。诗人认为,想象中的景色再美,也比不上亲眼一览。登上高亭,才能真正体会到美景的壮丽和震撼。

颈联描写了可高亭附近的自然景观。大龙湫瀑布气势磅礴,白石岩顶的日出景象壮丽辉煌,这些都增添了可高亭的魅力。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山水的喜爱以及对创作的自信。近在咫尺的美景,只需拄着手杖、穿着鞋子便可到达,诗人相信自己能够用手中的笔,写出赞美自然、歌颂友情的动人诗篇。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中运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楼钥[宋代]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4145ca73f50e733b66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