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世民的诗>首春>

首春,李世民首春全诗,李世民首春古诗,首春翻译,首春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世民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
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
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

首春译文

严冬随着岁末的乐律悄然逝去,和煦的春光伴着鸟儿的鸣叫欣然到来。 轻柔的春风吹拂着,柳枝如同随风飘舞的丝带,残余的雪花点缀在盛开的梅花之间。 青葱的林木依旧苍翠,碧绿的池沼上已生出嫩绿的新苔。 仙草般的田野上,大雁开始北归,美丽的树木上,灵巧的黄莺也飞来歌唱。

首春注释

  • 首春:初春,指春季开始的时候。
  • 穷律:指一年将尽之时。古代以律吕调阴阳,十二律对应十二月。穷律,指十二月将尽。
  • 逐:追随,随着。
  • 带柳:柳枝像随风飘动的丝带。
  • 间:夹杂,点缀。
  • 碧林:青绿色的树林。
  • 青旧竹:指颜色青翠的旧竹。
  • 绿沼:绿色的池沼。
  • 翠新苔:指翠绿色的新生的苔藓。
  • 芝田:指长满灵芝的田地,比喻美好的田野。
  • 绮树:华美的树木。

首春讲解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初春时节所作,描绘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全诗语言清新流畅,对仗工整,色彩明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首联点明时令,以“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概括了冬春交替的自然规律,预示着新的开始。颔联描绘了初春的景象,“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细腻地刻画了春风拂柳、残雪映梅的景象,展现了早春的轻盈和美好。颈联则着重描写色彩,“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用“碧”、“青”、“绿”、“翠”等色彩词语,渲染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尾联则通过动物的活动来衬托春天的到来,“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描写了大雁北归、黄莺鸣啭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的胸怀和气度。诗中流露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反映了唐朝初期欣欣向荣的社会风貌。

李世民[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0f1dda9029dbfa6f84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