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骆宾王的诗>宿温城望军营>

宿温城望军营,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全诗,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古诗,宿温城望军营翻译,宿温城望军营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骆宾王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
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
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宿温城望军营译文

北方边境寒冷,冰胶冻裂,边塞之城夜晚传来梆子的声音。调兵的兵符来自京城帝阙,天策上将率兵出征。边塞寂静,胡笳的声音清澈可闻,沙场明亮,士兵的操练如白绢般分明。风吹旗帜,猎猎作响,如鸟翼般翻动,霜打宝剑,闪烁着龙纹的光辉。将士头盔上的白羽,摇曳如明月,远处的青山,被烽火台分割,宛如断裂的云。稀疏的炊烟,像卷起的帷幔,平息的战尘,像消失的烟雾。我曾投笔从戎,怀有班超建功立业的志向,如今身临战场,又想起了顾荣报效国家的壮举。我们一定要洗雪汉朝的耻辱,用这场战争的胜利来报答圣明的君王。

宿温城望军营注释

  • 温城: 县名,在今山西省闻喜县境。
  • 虏地: 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领地。
  • 寒胶折: 形容北方天气寒冷,连粘东西的胶都被冻裂了。
  • 夜柝(tuò): 夜间巡逻时敲击的梆子。
  • 兵符: 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或玉制成,分为两半,一半由朝廷掌握,一半由将帅掌握。
  • 帝阙: 指京城,天子的宫殿。
  • 天策: 指皇帝的策略,也指受皇帝委任的将帅。
  • 胡笳(jiā): 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于今天的唢呐。
  • 楚练: 指用楚地出产的白色熟绢。这里比喻士兵队列整齐。
  • 翼影: 指旗帜的影子,形状像鸟的翅膀。
  • 龙文: 指宝剑上的龙形花纹。
  • 白羽: 指插在箭上的白色羽毛,也指将士头盔上的装饰。
  • 班业: 指东汉名将班超的功业。班超曾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
  • 顾勋: 指西晋名臣顾荣的功勋。顾荣曾劝说盗贼改邪归正,维护了地方的安定。
  • 雪汉耻: 指洗雪汉朝时期受匈奴侵扰的耻辱。

宿温城望军营讲解

这首诗是骆宾王在温城遥望军营时所作。诗歌描绘了边塞军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 前四句: 描绘了边塞的环境和战争的氛围。寒冷的天气、梆子的声音、调兵的兵符、出征的将军,都渲染了一种紧张、肃杀的气氛。
  • 中间八句: 描写了军营的具体景象。胡笳声、白色的队列、猎猎的旗帜、闪光的宝剑,以及将士们头盔上如明月般的白羽,都展现了军队的威武雄壮。青山被烽火台分割,炊烟稀疏,战尘平息,暗示着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 最后六句: 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诗人回忆起班超和顾荣的功业,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同时,他也表达了要洗雪汉朝耻辱、报答明君的决心。

整首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语言精炼,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诗人将边塞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骆宾王[唐代]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06e1a050fdbf1c58c0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