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曾伯的诗>水调歌头(蒲制帅以喜雨韵为寿,和以谢之)>

水调歌头(蒲制帅以喜雨韵为寿,和以谢之),李曾伯水调歌头(蒲制帅以喜雨韵为寿,和以谢之)全诗,李曾伯水调歌头(蒲制帅以喜雨韵为寿,和以谢之)古诗,水调歌头(蒲制帅以喜雨韵为寿,和以谢之)翻译,水调歌头(蒲制帅以喜雨韵为寿,和以谢之)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曾伯

两岁是六_,万里客他州。
一眉新月西挂,又报桂花秋。
想见吴中稚子,已办秫田数顷,更种橘千头。
堪笑新亭酒,空效楚人囚。
饭甘粗,衣任恶,屋从湫。
世缘道眼看破,闻早问先畴。
这服清凉散子,多在病坊弗悟,美_甚时瘳。
膏秣归盘去,无乐亦无忧。

水调歌头(蒲制帅以喜雨韵为寿,和以谢之)译文

两年时间就像过了十二年,我这个远方的游子身处异地。一弯新月挂在西边,又传来桂花飘香的消息,宣告秋天到来。想象着家乡吴中的孩子们,已经准备好几顷稻田,还种上了上千棵橘子树。可笑当年新亭对酒当歌,却徒然效仿楚人被囚禁的姿态。

粗茶淡饭也甘甜,衣服破旧也随意,屋舍低矮也安然。早已用超脱世俗的眼光看破尘缘,很早就开始询问田地的事情。这服清凉散,多在病坊而不知醒悟,美好的前程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啊。放弃高官厚禄,回到田园,无喜无忧,才是真乐。

水调歌头(蒲制帅以喜雨韵为寿,和以谢之)注释

  • 蒲制帅:指蒲姓的地方长官。
  • 喜雨韵:指以喜雨为题的诗歌韵律。
  • 六_:此处指十二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
  • 他州:外地,异乡。
  • 新月:初生的月亮,指时间不久。
  • 吴中:指作者家乡苏州一带。
  • 秫田:种植高粱的田地,高粱可酿酒。
  • 新亭:古地名,在今南京附近,东晋时期,王导等人在新亭宴饮,感叹国运衰微,相对唏嘘。
  • 楚人囚:指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而逃亡,后助吴伐楚,掘楚平王墓鞭尸。
  • 饭甘粗,衣任恶,屋从湫:意思是吃饭不在乎粗糙,穿衣不在乎破旧,住屋不在乎低矮。形容生活简朴。
  • 湫(qiū):低洼,这里形容房屋低矮。
  • 世缘道眼:用道家的眼光看待世俗的缘分,即看破红尘。
  • 先畴:先人的田地,指祖业。
  • 清凉散:比喻使人冷静、清醒的药物,此处指看破世俗,回归田园的思想。
  • 病坊:比喻沉迷于名利场,无法自拔的状态。
  • 美_:美好的前程,仕途。
  • 瘳(chōu):病愈,此处指恢复。
  • 膏秣归盘去:指放弃高官厚禄,辞官归隐。膏,肥肉;秣,饲料。
  • 无乐亦无忧:没有特别的喜悦,也没有忧愁,形容心态平和。

水调歌头(蒲制帅以喜雨韵为寿,和以谢之)讲解

这首词是李曾伯为蒲姓地方长官祝寿时所作,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词的上阕描写了作者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并借新亭对酒的典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担忧。词人想象家乡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以及田园丰收的景象,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词的下阕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看破世俗,追求简朴生活的心境。词人认为,沉迷于名利场就像身处病坊,只有看破红尘,回归田园,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最后,词人表达了自己无喜无忧、平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倾向。词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增加了词的文化内涵,也使词的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李曾伯[宋代]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ff51a0a414db366b13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