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益的诗>扬州怀古>

扬州怀古,李益扬州怀古全诗,李益扬州怀古古诗,扬州怀古翻译,扬州怀古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益

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
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

扬州怀古译文

这里曾是繁华的都城,歌舞升平,如今只留下长桥上往来车马扬起的尘土。彭城阁边的柳树,似乎特别经不起春天的摧残,显得格外衰弱。

扬州怀古注释

  • 故国:指曾经繁华的都城,这里指扬州。扬州在唐朝曾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 歌钟地:指歌舞宴乐的场所。歌钟,指演奏音乐的乐器。
  • 长桥:指扬州城内的桥梁,是交通要道。
  • 车马尘:形容车马往来频繁,尘土飞扬,暗示昔日的繁华。
  • 彭城阁:扬州的一处楼阁,具体位置待考。
  • 偏似:好像,似乎。
  • 不胜春:经不起春天的美好,指柳树在春天显得衰弱。

扬州怀古讲解

这首诗是李益怀念扬州的作品。通过对扬州今昔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首句“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描绘了扬州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落。昔日这里是歌舞升平的场所,而今只剩下长桥上往来车马扬起的尘土,繁华不再,令人唏嘘。

后两句“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则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彭城阁边的柳树,在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但诗人却觉得它“偏似不胜春”,显得格外衰弱。这实际上是诗人情感的投射,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联想到扬州的衰落,心中充满了伤感和无奈。柳树的衰弱,象征着扬州的衰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失落。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扬州今昔景象的对比和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之情。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c972ac0cd128ca6522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