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洪的诗>午日寓圆果院苦河鱼以诗纪节>

午日寓圆果院苦河鱼以诗纪节,李洪午日寓圆果院苦河鱼以诗纪节全诗,李洪午日寓圆果院苦河鱼以诗纪节古诗,午日寓圆果院苦河鱼以诗纪节翻译,午日寓圆果院苦河鱼以诗纪节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洪

老来百事与心违,节物殊非少壮时。
细葛宫中曾被赐,杨梅粽里未容窥。
浪求医国三年艾,空吊沉湘五色丝。
萧寺更同摩诘病,玉堂帖子要新诗。

午日寓圆果院苦河鱼以诗纪节译文

年老后,很多事情都与心愿相违背,端午节的景物也与年轻时大不相同。当年在宫中,我曾被赐予精细的葛布,而如今,杨梅粽子也难得一见,无法满足我的口腹之欲。我曾满怀希望地寻求治国之道,像三年艾草一样被重用,但最终却一无所成,只能徒劳地凭吊沉入湘江的屈原和五色丝线。如今的我,如同身处萧寺的王维,身患疾病,无人问津。而玉堂的官员们却还在张贴帖子,向我索要新诗。

午日寓圆果院苦河鱼以诗纪节注释

  • 午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寄托,寄居。
  • 圆果院:寺庙名。
  • 苦河鱼:指鲤鱼,暗喻自己仕途不顺。
  • 纪节:记录节日。
  • :违背,不顺遂。
  • 节物:指端午节的景物。
  • 细葛宫中曾被赐:回忆当年在宫中曾受到恩赐。细葛,精细的葛布,是夏天常用的衣料。
  • 杨梅粽里未容窥:端午节的粽子中,杨梅馅的很少见,难以得到。
  • 浪求医国三年艾:比喻徒劳地寻求治国之道。三年艾,指储存三年的艾草,药用价值高。这里比喻希望得到重用,像艾草一样发挥作用。
  • 空吊沉湘五色丝:徒劳地凭吊屈原。沉湘,指屈原投江自尽。五色丝,端午节系在手腕上的彩色丝线,有避邪之意,也寄托了对屈原的哀思。
  • 萧寺更同摩诘病:把自己比作身处萧寺(寺庙名)的王维。摩诘,王维的字。王维晚年隐居生活,多病。
  • 玉堂帖子要新诗:玉堂,翰林院。帖子,用于征求诗文的通知。玉堂的官员们还在索要新诗,暗示自己虽然困顿,仍被寄予希望。

午日寓圆果院苦河鱼以诗纪节讲解

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时,寄居在寺庙里,有感而发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年老体衰、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感慨。

  • 首联:点明时节和心境。“老来百事与心违,节物殊非少壮时”,概括了自己年老后诸事不顺,端午节的景物也与年轻时大不相同的感受。
  • 颔联:回忆昔日荣耀,反衬今日落寞。“细葛宫中曾被赐,杨梅粽里未容窥”,回忆当年在宫中曾受到恩赐,如今却连杨梅粽子都难得一见,对比强烈,更显凄凉。
  • 颈联:追忆仕途,感叹壮志难酬。“浪求医国三年艾,空吊沉湘五色丝”,表达了自己曾希望为国效力,但最终却一无所成,只能徒劳地凭吊屈原的失落。
  • 尾联:自比王维,感叹无人理解。“萧寺更同摩诘病,玉堂帖子要新诗”,把自己比作身患疾病的王维,而翰林院的官员们却还在索要新诗,暗示自己虽然困顿,仍被寄予希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人理解的苦闷。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端午节景物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年老体衰、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李洪[宋代]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a963e317754bc97a6b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