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洪的诗>至东林谒回仙人像>

至东林谒回仙人像,李洪至东林谒回仙人像全诗,李洪至东林谒回仙人像古诗,至东林谒回仙人像翻译,至东林谒回仙人像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洪

罨画溪山杳霭中,为寻遗事访禅宫。
回嵓故迹依然在,渭水非熊恍似空。
绿薜侵衣馀手泽,遗榴辉壁想仙风。
溪边东老家何处,尚有孙礽话乃翁。

至东林谒回仙人像译文

如画般的溪山,笼罩在一片缥缈的云雾之中,为了探寻前人的遗事,我特地来拜访这座禅寺。回仙人修行过的山岩,古老的遗迹依然存在,当年渭水边没有遇到姜子牙的周文王,如今也只能是恍然如梦一场空。绿色的薜荔蔓草侵染着我的衣衫,仿佛还能感受到仙人的手泽,斑驳的墙壁上依稀可见石榴花的色彩,令人想象仙人当年的风采。溪边的东林长老,他的家究竟在何处呢?或许还有他的子孙后代,在讲述着他祖先的故事。

至东林谒回仙人像注释

  • 至:到,前往。
  • 东林:指东林寺,位于江西庐山。
  • 谒:拜见。
  • 回仙人:指东林寺的创建者慧远,又称远公,因其隐居庐山,故被称为“回仙人”。
  • 像:画像,塑像。
  • 罨画:形容溪山景色如画一般美丽。
  • 杳霭:形容云雾弥漫,景色隐约。
  • 遗事:前人遗留下来的事迹。
  • 禅宫:指寺庙。
  • 回嵓:指慧远修行过的山岩。嵓,山岩。
  • 故迹:古老的遗迹。
  • 依然:仍然,依旧。
  • 渭水非熊:典故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周文王梦见一只熊,认为这是吉兆,于是找到了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拜为师。这里指慧远未能遇到像姜子牙那样辅佐自己的人。
  • 恍似空:好像一场空,指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 绿薜:绿色的薜荔,一种蔓生植物。
  • 侵衣:侵染衣衫。
  • 馀手泽:残留的手迹,比喻前人的遗风。
  • 遗榴:遗留下来的石榴花,这里指寺庙墙壁上的石榴花图案。
  • 辉壁:光彩的墙壁。
  • 想仙风:想象仙人的风采。
  • 东老:指东林寺的长老。
  • 家何处:家在哪里。
  • 孙礽:子孙后代。礽,子孙。
  • 话乃翁:讲述他们的祖先。乃翁,你的父亲,这里指祖先。

至东林谒回仙人像讲解

这首诗是诗人李洪前往东林寺拜谒慧远像时所作。诗歌通过描写东林寺周围优美的景色和对慧远遗迹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慧远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罨画溪山杳霭中,为寻遗事访禅宫”点明了诗人拜访东林寺的目的和所见之景。诗人置身于如画般的溪山之中,云雾缭绕,更增添了寺庙的神秘感。

颔联“回嵓故迹依然在,渭水非熊恍似空”追忆了慧远的事迹,并借用了“渭水非熊”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诗人看到慧远修行过的山岩,依然存在,而当年未能遇到贤才的周文王,如今也只剩下一场空。

颈联“绿薜侵衣馀手泽,遗榴辉壁想仙风”描写了诗人对慧远遗迹的感受和想象。绿色的薜荔蔓草侵染着诗人的衣衫,仿佛还能感受到慧远的手泽,墙壁上的石榴花图案,也让诗人想象到慧远的风采。

尾联“溪边东老家何处,尚有孙礽话乃翁”表达了诗人对慧远后人的寻访和对历史的追溯。诗人想知道东林寺的长老的家在哪里,或许还有他的子孙后代,在讲述着他们祖先的故事。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景物的描写,又有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慧远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李洪[宋代]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272084b1b7c2cf9bb6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