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曾伯的诗>挽吴准斋二首>

挽吴准斋二首,李曾伯挽吴准斋二首全诗,李曾伯挽吴准斋二首古诗,挽吴准斋二首翻译,挽吴准斋二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曾伯

昨缀都人士,尝薰一片香。
苍茫问淮浦,缱綣饯河梁。
闻道机缘浅,予人风谊长。
斯文其已矣,草木亦凄凉。

挽吴准斋二首译文

昔日身列京城士大夫之列,德行操守如芬芳熏香般令人景仰。遥望苍茫的淮河岸边,依依不舍地在黄河桥头送别。听说他与佛的缘分很浅,但待人接物却情深义长。这种美好的文化大概要消逝了吧,就连花草树木也感到无比凄凉。

挽吴准斋二首注释

  • 吴准斋: 即吴泳,字正仲,号准斋,宋代学者、官员。
  • 缀: 隶属,位列。
  • 都人士: 指京城里的士大夫。
  • 薰: 熏染,指德行操守的影响。
  • 淮浦: 淮河岸边。
  • 缱绻: 依依不舍。
  • 河梁: 黄河上的桥梁,古时常在此地送别。
  • 机缘浅: 指与佛的缘分浅薄。
  • 风谊: 风度与情谊。
  • 斯文: 指吴准斋所代表的文化和道德。
  • 已矣: 完了,指逝去。

挽吴准斋二首讲解

这首诗是李曾伯为悼念吴准斋而作的挽诗。全诗表达了对吴准斋逝世的哀悼和惋惜之情。

首联追忆吴准斋生前的品行和地位,赞扬他高尚的德行如芬芳般熏染着京城的士大夫。颔联描写送别吴准斋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转而评价吴准斋的为人,说他虽然与佛的缘分浅薄,但待人接物却情深义长,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尾联感叹吴准斋的逝世是斯文的损失,连草木也为之感到凄凉,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哀悼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吴准斋的敬佩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一片香”比喻吴准斋高尚的德行,“河梁”借指送别之地。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吴准斋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

李曾伯[宋代]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685be3e5623af74bad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