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刘禹锡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全诗,刘禹锡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古诗,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翻译,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樽前花下长相见,明日忽为千里人。
君过午桥回首望,洛城犹自有残春。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译文

我们经常在酒樽前、鲜花旁相聚,明日你却忽然要成为远行千里的游子。你路过午桥时回头遥望,洛阳城里应该还留存着一些残春的景色吧。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注释

  • 洛中:洛阳,当时的都城。
  • 杜录事:杜姓录事参军,具体是谁已不可考。录事,官名,掌管文书。
  • 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一带。
  • 樽前花下:指经常宴饮聚会的场所。樽,酒杯。
  • 午桥:洛阳城外的一座桥梁。
  • 残春:春天的尾声,指暮春时节。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诗人刘禹锡在洛阳城送别友人杜录事前往蕲州的情景。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洛阳残春景色的留恋。

首联“樽前花下长相见,明日忽为千里人”,概括了诗人与友人往日频繁相聚的欢乐场景,与即将到来的离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离别的突然和不舍。

次联“君过午桥回首望,洛城犹自有残春”,诗人设想友人离开洛阳后,在午桥回头遥望洛阳城的情景,并安慰友人洛阳城还有残存的春色,以景物来寄托对友人的祝福和安慰。同时,“残春”也暗示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心情略带感伤。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伤感。诗中“午桥回首望”的场景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令人印象深刻。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018c8f97d474dc2bb7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