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浮云>

浮云,罗隐浮云全诗,罗隐浮云古诗,浮云翻译,浮云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浮云译文

轻柔飘荡的浮云,舒卷自如地舒展着身姿,不去苍梧追求虚无缥缈的帝王之乡。不要说无心之物便无忧无虑,它也曾让楚襄王因思念神女而愁肠百结。

浮云注释

  • 溶溶曳曳:形容浮云轻柔飘荡的样子。溶溶,水流动的样子,这里形容云的轻柔。曳曳,摇曳,飘动的样子。
  • 舒张:舒卷,伸展。
  • 苍梧:传说中帝舜埋葬的地方,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古人认为苍梧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帝乡。
  • 帝乡: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指帝王之乡。这里指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
  • 莫道:不要说。
  • 无心:指浮云无意识,自然飘荡。
  • 楚襄王:楚顷襄王,战国时楚国国君。他曾梦见神女,对神女念念不忘,因此而愁闷。

浮云讲解

罗隐的这首《浮云》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浮云为描写对象,借浮云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渴望被重用的情感。

首句“溶溶曳曳自舒张”,描绘了浮云轻柔飘逸、自由舒卷的形态,为全诗奠定了一个轻柔的基调。诗人抓住浮云“溶溶曳曳”的特点,将浮云的动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句“不向苍梧即帝乡”,笔锋一转,赋予浮云以人格化的色彩。浮云不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帝王之乡,暗示了诗人不愿趋炎附势、追求名利的志向。

后两句“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以楚襄王梦神女的典故,说明即使是无心之物,也可能引发人们的愁思。这里,浮云引发了楚襄王对神女的思念,也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人以浮云自比,感叹自己虽有才能,却不被重用,只能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空怀忧愁。

全诗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诗人通过对浮云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不甘平庸、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坚持,情感复杂而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b9c16284b6beb05c50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