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辰翁的诗>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

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刘辰翁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全诗,刘辰翁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古诗,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翻译,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辰翁

银河下若木。
暖涨一川春雾绿。
白凤徘徊清淑。
似沉水无烟,礜汤千斛。
柔肌暗粟。
想临流、娇喷轻触。
空恨恨,何人热恼,却忆冷泉掬。
酥玉。
未谙汤沐。
深又浅、荡摇心目。
云蒸雨渍翻覆。
泛影浮红,飘飘相逐。
裳衣还未欲。
蓦自怪、野鸳双浴。
华清远,寒猿夜绕,落月可能漉。

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译文

银河垂落,若木耸立。春日暖意融融,河川弥漫着翠绿色的雾气。洁白的凤凰盘旋飞舞,姿态清丽美好。仿佛沉香在水中静静燃烧,又似沸腾的药汤千斛倾泻。

她肌肤柔嫩,暗生细小的颗粒。想象她临水嬉戏,娇羞地喷洒轻柔的水花。徒然怨恨,是谁人让我如此烦恼,却又忆起冷泉的清凉。

她如凝脂般的肌肤,尚未适应沐浴的温度。时深时浅,在水中荡漾,撩动我的心神。水汽蒸腾,雨点浸润,翻来覆去。水面上漂浮着红色的花瓣,飘飘荡荡,相互追逐。

她的衣裳还未完全脱下。忽然惊觉,是野鸳鸯在水中成双成对地嬉戏。华清池遥远,寒猿在夜间哀嚎,落月的光辉是否能将尘埃洗去?

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注释

  • 霓裳中序第一:词牌名,调名出自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
  • 银河:指天上的银河。
  • 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木,生长在昆仑山。
  • 暖涨:指春日气温升高,水流上涨。
  • 清淑:清秀美好。
  • 沉水: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 礜(yù)汤:一种矿物药汤,用于沐浴。
  • 柔肌暗粟:指肌肤柔嫩,起细小的疙瘩,形容沐浴时的状态。
  • 临流:靠近水边。
  • 娇喷:娇羞地喷水。
  • 热恼:烦恼,苦闷。
  • 酥玉:形容肌肤如酥油般白皙细腻。
  • 未谙汤沐:尚未适应沐浴。谙,熟悉,适应。汤沐,沐浴。
  • 荡摇心目:形容景色或事物令人心神荡漾。
  • 云蒸雨渍:水汽蒸腾,雨水浸润。
  • 翻覆:指水中景象的变幻。
  • 泛影浮红:水面上漂浮着红色的影子,指花瓣等。
  • 裳衣:指衣裳。
  • 还未欲:还未完全脱下。
  • 蓦自怪:忽然感到奇怪。
  • 野鸳双浴:指野鸳鸯在水中成双成对地嬉戏。
  • 华清远:指华清池遥远。华清池,唐玄宗时期的皇家浴池,以温泉闻名。
  • 寒猿夜绕:寒冷的猿猴在夜间啼叫。
  • 落月可能漉:落下的月光是否能够滤去尘埃?漉,过滤。

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讲解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想象中的美人沐浴的场景,充满了朦胧的美感和情欲的暗示。词人将自然景象与美人沐浴的细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意境。

  • 上片着重描写环境和美人的仪态。银河、若木、春雾等意象营造了一个仙境般的背景,而白凤、沉水、礜汤等则暗示了美人的高贵和沐浴的奢华。词人通过“柔肌暗粟”、“娇喷轻触”等细节,细腻地描绘了美人沐浴时的娇羞和妩媚。
  • 中片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情感。他一方面因不能亲近美人而感到“恨恨”,另一方面又忆起“冷泉”的清凉,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下片则继续描绘美人沐浴的场景,并通过“云蒸雨渍”、“泛影浮红”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氛围。最后,词人以“野鸳双浴”和“落月可能漉”作结,既暗示了美人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词人渴望洗去尘埃,与美人相会的愿望。

总而言之,这首词语言精美,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艳情词。词人通过对美人沐浴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挣扎。

刘辰翁[宋代]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85830c70848f6ce492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