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白的诗>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李白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全诗,李白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古诗,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翻译,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白

衡岳有阐士,五峰秀真骨。
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
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
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
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译文

衡山有位精通佛理的僧人,五座山峰凝聚了他的秀美真骨。 见到你万里之外前来拜访,如同秋月照耀着大海般清澈明亮。 身居要职的大臣被贬谪到南方,都纷纷前来向你请教佛法。 你用甘露般的言语开导他们,清凉的佛法滋润着他们的身心。 明净的洞庭湖宛如一面天镜,开元寺西阁高耸入云,如同银阙。 在此登高远眺,以惠风佐餐,希望新的花朵能因佛法而开放。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注释

  • 巴陵:今湖南岳阳。
  • 开元寺:唐代名寺,在巴陵。
  • 西阁:开元寺中的楼阁。
  • 衡岳:即衡山,五岳之一,在今湖南。
  • 阐士:精通佛理的僧人。
  • 五峰:指衡山的五座主要山峰。
  • 真骨:指高洁的品格。
  • 南溟:指南方。大臣南迁,意指被贬谪。
  • 请谒:请教拜访。
  • 甘露:佛家语,比喻佛法。
  • 明湖:指洞庭湖。
  • 天镜:形容湖面平滑如镜。
  • 银阙:指仙宫,形容楼阁高耸华丽。
  • 惠风:和风,柔和的风。
  • 启发:开放,也比喻智慧的开启。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讲解

这首诗是李白登巴陵开元寺西阁时,赠给衡山僧人方外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方外高洁品格的敬佩,以及对佛法的向往。

首联“衡岳有阐士,五峰秀真骨”点明了赠送对象,赞扬了方外僧人的高洁品格。颔联“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见到方外僧人时的心情,像秋月照耀大海一样清澈明亮,也暗示了方外僧人的品德高尚。

颈联“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描绘了当时社会上一些被贬谪的大臣纷纷向方外僧人请教佛法的场景,突出了方外僧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进一步赞美了方外僧人所宣扬的佛法,像甘露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尾联“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描写了开元寺西阁的景色,以及诗人登高远眺的感受。诗人希望通过佛法的传播,能够开启人们的智慧,像新花一样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其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819c46e48e65756380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