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渔笛>

渔笛,林景熙渔笛全诗,林景熙渔笛古诗,渔笛翻译,渔笛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楚竹声何远,苍茫想钓舟。
横当半逢月,吹破一江秋。
落叶纷前浦,惊鸣过别洲。
曲终枕蓑卧,无梦到凉州。

渔笛译文

悠扬的楚地竹笛声飘向远方,令人仿佛看到苍茫江面上漂浮的钓鱼船。笛声时断时续,恰好在半轮明月前划过,又似将一江的秋意吹散。

凋零的落叶纷纷飘落在水边的沙滩上,惊起的鸟儿鸣叫着飞过另一片洲渚。

一曲终了,渔人枕着蓑衣安然入睡,梦中也没有回到遥远的凉州。

渔笛注释

  • 楚竹:指楚地的竹子制成的笛子,泛指笛声。楚地以竹闻名。
  • 苍茫:辽阔无边貌。这里形容江面空旷。
  • 钓舟:钓鱼的小船。
  • 横当:横在,横亘。
  • 半逢月:半轮月亮,指月亮未满。
  • 吹破:形容笛声凄凉,似能吹散秋意。
  • 前浦:前面的水边或沙滩。浦,水边。
  • 别洲:另一片洲渚。洲,水中陆地。
  • 蓑: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雨具。
  • 凉州:古地名,在今甘肃省。这里泛指边远地区或家乡。渔人可能远离家乡,在江上漂泊。

渔笛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渔人傍晚时分在江上吹笛,以及曲终入睡的场景,表达了渔人漂泊江湖的孤寂和淡泊的心境。

首联以“楚竹声何远,苍茫想钓舟”起笔,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悠扬的笛声从远处传来,诗人由此联想到江面上漂浮的钓鱼船,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氛围。

颔联“横当半逢月,吹破一江秋”是全诗的精髓。笛声时断时续,恰好在半轮明月前划过,仿佛将一江的秋意都吹散了。这两句运用了“横当”、“吹破”等动词,将无形的笛声赋予了动态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半逢月”和“一江秋”也渲染了凄凉的意境。

颈联“落叶纷前浦,惊鸣过别洲”继续描绘江上的景象。落叶纷飞,鸟儿惊鸣,更增添了秋日的萧瑟气氛,也暗示了渔人内心的孤寂。

尾联“曲终枕蓑卧,无梦到凉州”点明了渔人的生活状态。一曲终了,渔人枕着蓑衣安然入睡,甚至连梦中也没有回到家乡。这既表现了渔人的淡泊名利,也暗示了他远离家乡的漂泊之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上景物的描写和对渔人生活状态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渔人漂泊生活的同情,以及对淡泊心境的赞美。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46f6683c8e7e6dc449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