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基的诗>雨中杂诗(四首)>

雨中杂诗(四首),刘基雨中杂诗(四首)全诗,刘基雨中杂诗(四首)古诗,雨中杂诗(四首)翻译,雨中杂诗(四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刘基

首夏凉风生,朝树结晚色。
蒙蒙细雨交,惨惨原野黑。
衡门长藜莠,坏壁穿荆棘。
念彼征戍儿,沾湿荷戈戟。
囊橐罄留赀,藿菽难充食。
供输既乏绝,战斗何时息。
巢居者谁子,鼠窜延晷刻。
田畴没蓬蒿,无处勤尔力。
旻天高寥寥,仰视不可极。

雨中杂诗(四首)译文

初夏时节,凉风阵阵吹来,早晨的树木傍晚便已呈现出昏暗的颜色。 蒙蒙细雨交织飘洒,使得原野一片阴暗凄惨。 简陋的门户边长满了杂草,破败的墙壁上穿透着荆棘。 想到那些正在征战戍守的士兵,淋着雨,手持戈戟。 行囊空空如也,仅剩的钱财也已用尽,粗粮野菜也难以吃饱。 赋税供应已经匮乏断绝,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那些像鸟儿一样筑巢居住的人是谁家的孩子,像老鼠一样四处躲藏,苟延残喘。 田地里长满了蓬蒿,即使你想努力耕作,也没有地方可以施展你的力量。 苍天是如此高远空旷,抬头仰望,看不到它的尽头。

雨中杂诗(四首)注释

  • 首夏:初夏。
  • 朝树结晚色:早晨的树木,傍晚已呈昏暗之色。形容阴雨天光线昏暗。
  • 蒙蒙:细雨貌。
  • 惨惨:阴暗凄惨的样子。
  • 衡门:简陋的门户。
  • 藜莠(lí yǒu):两种杂草。藜,植物名,一年生草本,嫩时可食;莠,俗称“狗尾草”。
  • 征戍(zhēng shù)儿:正在征战戍守的士兵。
  • 囊橐(náng tuó):口袋。这里指行囊。
  • 罄(qìng):空。
  • 赀(zī):钱财。
  • 藿菽(huò shū):豆类植物。藿,豆叶;菽,豆类的总称。
  • 充食:充饥。
  • 供输:供应粮饷。
  • 乏绝:匮乏断绝。
  • 巢居者:像鸟一样筑巢居住的人。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漂泊的人。
  • 鼠窜:像老鼠一样四处逃窜。
  • 延晷(yán guǐ)刻:苟延残喘。晷,日影;刻,时间。
  • 田畴(tián chóu):田地。
  • 没(mò):淹没,这里指长满。
  • 蓬蒿(péng hāo):两种草名。这里泛指杂草。
  • 旻(mín)天:苍天。
  • 寥寥(liáo liáo):空旷。
  • 极:尽头。

雨中杂诗(四首)讲解

这首诗是刘基《雨中杂诗》四首中的第一首,创作于元末战乱时期。诗中描写了连绵阴雨下的凄凉景象,以及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首联“首夏凉风生,朝树结晚色”点明时节和环境:初夏时节,本应是万物生长、充满生机的景象,但凉风阵阵,加上阴雨天气,早晨的树木到了傍晚就已呈现出昏暗的颜色,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不乐观。

颔联“蒙蒙细雨交,惨惨原野黑”进一步描绘阴雨天气,细雨蒙蒙,原野一片阴暗凄惨,渲染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颈联“衡门长藜莠,坏壁穿荆棘”描写了农村破败的景象,简陋的门户长满了杂草,破败的墙壁上穿透着荆棘,暗示了农民的困苦生活和土地的荒芜。

中间两联“念彼征戍儿,沾湿荷戈戟。囊橐罄留赀,藿菽难充食。供输既乏绝,战斗何时息。巢居者谁子,鼠窜延晷刻。田畴没蓬蒿,无处勤尔力”是诗歌的核心,诗人将笔触转向战争的受害者——士兵和百姓。诗人想到那些正在征战戍守的士兵,淋着雨,手持戈戟,行囊空空如也,仅剩的钱财也已用尽,粗粮野菜也难以吃饱,赋税供应已经匮乏断绝,战争不知何时才能停止。那些像鸟儿一样筑巢居住的人,像老鼠一样四处躲藏,苟延残喘。田地里长满了杂草,即使你想努力耕作,也没有地方可以施展你的力量。这些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百姓的同情。

尾联“旻天高寥寥,仰视不可极”以景结情,诗人仰望苍天,苍天是如此高远空旷,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通过对阴雨天气和战乱景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元末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刘基[明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42e0969b266ea74189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