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绅的诗>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全诗,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古诗,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翻译,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绅

天将南北分寒燠,北被羔裘南卉服。
寒气凝为戎虏骄,炎蒸结作虫虺毒。
周王止化惟荆蛮,汉武凿远通孱颜。
南标铜柱限荒徼,五岭从兹穷险艰。
衡山截断炎方北,回雁峰南瘴烟黑。
万壑奔伤溢作泷,湍飞浪激如绳直。
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
泷夫拟楫劈高浪,瞥忽浮沉如电随。
岭头刺竹蒙笼密,火拆红蕉焰烧日。
岭上泉分南北流,行人照水愁肠骨。
阴森石路盘萦纡,雨寒日暖常斯须。
瘴云暂卷火山外,苍茫海气穷番禺。
鹧鸪猿鸟声相续,椎髻哓呼同戚促。
百处谿滩异雨晴,四时雷电迷昏旭。
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跃岂通清远峡,雁飞难渡漳江东。
云蒸地热无霜霰,桃李冬华匪时变。
天际长垂饮涧虹,檐前不去衔泥燕。
幸逢雷雨荡妖昏,提挈悲欢出海门。
西日眼明看少长,北风身醒辨寒温。
贾生谪去因前席,痛哭书成竟何益。
物忌忠良表是非,朝驱绛灌为雠敌。
明皇圣德异文皇,不使无辜困鬼方。
汉日傅臣终委弃,如今衰叟重辉光。
高明白日恩深海,齿发虽残壮心在。
空愧驽骀异一毛,无令朽骨惭千载。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译文

上天将南北方划分成寒冷和炎热的区域,北方的人穿着羊皮袄,南方的人穿着草木编织的衣服。北方的寒冷凝结成骄横的游牧民族,南方的炎热蒸腾形成有毒的虫蛇。

周成王平定叛乱只到达荆蛮之地,汉武帝开凿道路沟通遥远的西南边陲。汉朝在南方树立铜柱作为边境标志,从此五岭山脉就成了穷尽险峻艰辛的象征。

衡山山脉阻断了炎热的南方和北方,回雁峰以南烟瘴弥漫昏暗。无数山谷奔腾冲击形成瀑布,湍急的飞流激荡的浪花如绳索般笔直。

千仞悬崖耸立在两旁,猿猴的啼叫声令人悲伤,红色的蛇和黑色的虺潜伏蜿蜒。摆渡的船夫挥动船桨劈开高高的浪花,忽上忽下,像闪电般快速。

山岭上布满茂密多刺的竹子,火红的芭蕉在阳光下像燃烧的火焰。山岭上的泉水向南北两方流淌,行人照着水中的倒影,愁肠百结。

阴森的石路盘旋曲折,阴雨寒冷和晴朗温暖经常交替变化。瘴气形成的云雾暂时散开,露出火山,苍茫的海气一直延伸到遥远的番禺。

鹧鸪和猿猴的叫声此起彼伏,头顶椎髻的人们喧闹呼叫,都显得忧愁急迫。各个山溪因为不同的天气而有不同的景象,一年四季雷电交加,使人分不清早晨和傍晚。

希望能像鱼肠剑和雁足书信那样传递消息,但这里距离遥远,三江阻隔,山岭重重。鱼儿跳跃怎么能到达清远的峡谷,大雁飞翔也难以飞过漳江的东岸。

这里云雾蒸腾,地气炎热,没有霜雪,桃树和李树在冬天开花,不是正常的时节。天边常常垂下饮水的彩虹,屋檐前总有衔泥的燕子不飞走。

幸好遇到雷雨荡涤妖邪昏暗的景象,带着悲喜的心情走出海边。夕阳西下,视力变得清晰,能看清年轻和年老的人,北风吹来,身体清醒,能辨别寒冷和温暖。

贾谊被贬官是因为在朝廷上说话过于直率,满怀悲愤写成的文章究竟有什么用处呢?奸佞小人嫉恨忠良,表明自己的正直无私,朝廷驱使周勃、灌婴这些功臣,把他们当作仇敌。

唐明皇的圣明德行不同于汉文帝,不让无辜的人困在偏远的地方。汉朝时的傅介子最终还是被抛弃,如今衰老的我重新焕发光彩。

高远明白的恩情深重如大海,虽然牙齿脱落,头发斑白,但壮志还在。只怕自己平庸的才能与良马不同,不要让腐朽的身体惭愧于千载之后。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注释

  •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翻越山岭,到达偏远之地高要。峤,高而尖的山。荒陬,偏远之地。高要,古县名,在今广东肇庆。
  • 天将南北分寒燠: 上天将南北方划分成寒冷和炎热的区域。燠(yù):指闷热。
  • 北被羔裘南卉服: 北方的人穿着羊皮袄,南方的人穿着草木编织的衣服。被:同“披”,穿着。羔裘:用黑羊皮做的衣服。卉服:用草木编织的衣服。
  • 寒气凝为戎虏骄,炎蒸结作虫虺毒: 北方的寒冷凝结成骄横的游牧民族,南方的炎热蒸腾形成有毒的虫蛇。戎虏:指北方的游牧民族。虺(huǐ):毒蛇。
  • 周王止化惟荆蛮,汉武凿远通孱颜: 周成王平定叛乱只到达荆蛮之地,汉武帝开凿道路沟通遥远的西南边陲。止化:指平定叛乱。荆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孱颜(chán yán):指西南方的少数民族。
  • 南标铜柱限荒徼,五岭从兹穷险艰: 汉朝在南方树立铜柱作为边境标志,从此五岭山脉就成了穷尽险峻艰辛的象征。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后,在当地所立的铜柱,作为汉朝南疆的标志。荒徼(jiào):偏远的边境。
  • 衡山截断炎方北,回雁峰南瘴烟黑: 衡山山脉阻断了炎热的南方和北方,回雁峰以南烟瘴弥漫昏暗。炎方:指南方炎热的地区。回雁峰:衡山的一座山峰,相传大雁飞到这里就不再往南飞了。瘴烟:指南方山林中湿热有毒的气体。
  • 万壑奔伤溢作泷,湍飞浪激如绳直: 无数山谷奔腾冲击形成瀑布,湍急的飞流激荡的浪花如绳索般笔直。壑(hè):山谷。泷(lóng):瀑布。湍(tuān):急流。
  • 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 千仞悬崖耸立在两旁,猿猴的啼叫声令人悲伤,红色的蛇和黑色的虺潜伏蜿蜒。崖:悬崖。丹蛇:红色的蛇。玄虺(xuán huǐ):黑色的虺。蜲蛇(wēi yí):蛇行貌。
  • 泷夫拟楫劈高浪,瞥忽浮沉如电随: 摆渡的船夫挥动船桨劈开高高的浪花,忽上忽下,像闪电般快速。泷夫:在瀑布附近摆渡的船夫。楫(jí):船桨。瞥忽:形容速度快。
  • 岭头刺竹蒙笼密,火拆红蕉焰烧日: 山岭上布满茂密多刺的竹子,火红的芭蕉在阳光下像燃烧的火焰。刺竹:一种多刺的竹子。蒙笼:茂密的样子。火拆:形容芭蕉花的颜色像火焰一样。
  • 岭上泉分南北流,行人照水愁肠骨: 山岭上的泉水向南北两方流淌,行人照着水中的倒影,愁肠百结。
  • 阴森石路盘萦纡,雨寒日暖常斯须: 阴森的石路盘旋曲折,阴雨寒冷和晴朗温暖经常交替变化。萦纡(yíng yū):盘旋曲折。斯须:片刻。
  • 瘴云暂卷火山外,苍茫海气穷番禺: 瘴气形成的云雾暂时散开,露出火山,苍茫的海气一直延伸到遥远的番禺。火山:指广东一带的山,因土壤呈红色而得名。番禺:古县名,在今广东广州。
  • 鹧鸪猿鸟声相续,椎髻哓呼同戚促: 鹧鸪和猿猴的叫声此起彼伏,头顶椎髻的人们喧闹呼叫,都显得忧愁急迫。鹧鸪(zhè gū):一种鸟,叫声凄切。椎髻(zhuī jì):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发式,把头发在头顶盘成椎形。哓呼(xiāo hū):喧闹呼叫。戚促:忧愁急迫的样子。
  • 百处谿滩异雨晴,四时雷电迷昏旭: 各个山溪因为不同的天气而有不同的景象,一年四季雷电交加,使人分不清早晨和傍晚。谿滩(xī tān):山溪。昏旭:指早晨和傍晚。
  • 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希望能像鱼肠剑和雁足书信那样传递消息,但这里距离遥远,三江阻隔,山岭重重。鱼肠:古代宝剑名,相传是专诸刺杀吴王僚时藏在鱼腹中的剑。雁足:指雁足书信,古代传递书信的一种方式。缄封:密封。三江:指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
  • 鱼跃岂通清远峡,雁飞难渡漳江东: 鱼儿跳跃怎么能到达清远的峡谷,大雁飞翔也难以飞过漳江的东岸。清远峡:在今广东清远。漳江:在今福建南部。
  • 云蒸地热无霜霰,桃李冬华匪时变: 这里云雾蒸腾,地气炎热,没有霜雪,桃树和李树在冬天开花,不是正常的时节。霜霰(shuāng xiàn):霜和雪。冬华:冬天开花。匪时变:不是正常的时节变化。
  • 天际长垂饮涧虹,檐前不去衔泥燕: 天边常常垂下饮水的彩虹,屋檐前总有衔泥的燕子不飞走。
  • 幸逢雷雨荡妖昏,提挈悲欢出海门: 幸好遇到雷雨荡涤妖邪昏暗的景象,带着悲喜的心情走出海边。提挈(tí qiè):携带,提领。海门:指海边。
  • 西日眼明看少长,北风身醒辨寒温: 夕阳西下,视力变得清晰,能看清年轻和年老的人,北风吹来,身体清醒,能辨别寒冷和温暖。
  • 贾生谪去因前席,痛哭书成竟何益: 贾谊被贬官是因为在朝廷上说话过于直率,满怀悲愤写成的文章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贾生:指贾谊,西汉文学家、政治家,因主张改革而被贬官。谪(zhé):贬官。前席:指汉文帝召见贾谊时,贾谊的座位靠近皇帝。
  • 物忌忠良表是非,朝驱绛灌为雠敌: 奸佞小人嫉恨忠良,表明自己的正直无私,朝廷驱使周勃、灌婴这些功臣,把他们当作仇敌。绛灌:指西汉功臣周勃、灌婴。雠敌(chóu dí):仇敌。
  • 明皇圣德异文皇,不使无辜困鬼方: 唐明皇的圣明德行不同于汉文帝,不让无辜的人困在偏远的地方。明皇:指唐明皇。文皇:指汉文帝。鬼方:古代传说中的边远地区。
  • 汉日傅臣终委弃,如今衰叟重辉光: 汉朝时的傅介子最终还是被抛弃,如今衰老的我重新焕发光彩。傅臣:指傅介子,西汉时出使西域的使者,后被封为义阳侯,因功高震主而被汉宣帝疏远。衰叟:衰老的我,指作者自己。重辉光:重新焕发光彩。
  • 高明白日恩深海,齿发虽残壮心在: 高远明白的恩情深重如大海,虽然牙齿脱落,头发斑白,但壮志还在。
  • 空愧驽骀异一毛,无令朽骨惭千载: 只怕自己平庸的才能与良马不同,不要让腐朽的身体惭愧于千载之后。驽骀(nú tái):劣马。一毛:一根毛,比喻微小的差别。朽骨:腐朽的尸骨,指作者自己。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讲解

这首诗是李绅被贬官到南方时所作,描写了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己的心境。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岭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以及当地的风俗人情。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岭南的炎热、潮湿、多瘴气等特点,以及当地人奇特的服饰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岭南地区险峻艰辛的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先是感叹自己被贬官的遭遇,然后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担忧。诗人将自己比作汉朝的傅介子,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即使年老体衰,也要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这首诗的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同时,诗中也引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李绅[唐代]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3fbcd4603f8030bf82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