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庭竹>

庭竹,刘禹锡庭竹全诗,刘禹锡庭竹古诗,庭竹翻译,庭竹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庭竹译文

竹叶上的露珠洗去了它表面的铅华,显露出它青翠的节。微风吹拂,竹枝摇曳,像是青翠的美玉。它姿态优雅,品格高尚,就像一位君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庭竹注释

  • 铅粉节:指竹子的茎干,因其表面有一层白粉,故称铅粉节。铅粉,化妆用的铅白粉。
  • 青玉枝:形容竹枝如青玉般碧绿。
  • 依依:形容竹子柔美的姿态。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竹子常被用来比喻君子,因其正直、坚韧、有节。
  • 相宜:适合。

庭竹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竹子的形象,赞美了竹子的品格,也表达了作者对君子人格的向往。

首联“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描写了竹子的外形。露珠洗去了竹竿表面的白粉,显露出它原本的青翠颜色,微风吹拂,竹枝摇曳,像青玉一样美丽。“涤”、“摇”二字,赋予了竹子动态的美感,使其更具活力。

次联“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将竹子的形象与君子的品格联系起来。竹子姿态柔美,品格高尚,就像一位君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适应。这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将竹子人格化,使诗歌更具意蕴。同时,也暗示了君子应具有坚韧不拔、适应环境的品质。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清新,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君子人格的追求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高尚品格的决心。诗歌以竹喻人,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f60ac9a3b2e0ea0db3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