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王濬墓>

王濬墓,罗隐王濬墓全诗,罗隐王濬墓古诗,王濬墓翻译,王濬墓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

王濬墓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未必个个都是英雄,只是时运到来便能飞黄腾达。如果吴国都城依然保有王者的气运,将军您又在哪里建立这特殊的功勋呢?

王濬墓注释

  • 王濬(jùn): 字士治,晋代杰出的将领,灭吴的功臣。
  • 男儿: 指男子汉大丈夫。
  • 未必: 不一定。
  • 尽: 全,都。
  • 英雄: 指有杰出才能和勇敢精神的人。
  • 但: 只是。
  • 时来: 时运到来,指机会好。
  • 命通: 命运亨通,指仕途顺利。
  • 吴都: 指三国时吴国的都城建业(今南京)。
  • 犹: 还,仍然。
  • 王气: 古人认为帝王兴盛之气。
  • 殊功: 特殊的功劳。这里指灭吴的功劳。

王濬墓讲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王濬墓》。诗人通过对王濬墓的凭吊,表达了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首联“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诗人首先提出,男子汉大丈夫不一定个个都是英雄,关键在于时运。这句话并非否定英雄的存在,而是强调了时势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一个人的才能和抱负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合适的时机,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颔联“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则进一步设想,如果当年吴国都城仍然保有王者的气运,那么王濬将军又在哪里建立这灭吴的功劳呢? 这一反问,既肯定了王濬的功绩,又暗示了吴国的衰败是历史的必然。王濬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正是因为吴国气数已尽,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诗人没有直接歌颂王濬的功绩,而是通过对历史的假设和反问,表达了对时势的感叹和对英雄的重新审视。它启示人们,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顺应历史的潮流,把握时代的机遇,才能有所作为。同时,诗歌也蕴含着一种历史的辩证法思想,即英雄的出现和功业的建立,往往与历史的必然趋势密不可分。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e8bcc90dd92a5081ab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