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春夕偶作>

春夕偶作,李中春夕偶作全诗,李中春夕偶作古诗,春夕偶作翻译,春夕偶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早是春愁触目生,那堪春夕酒初醒。
贯珠声罢人归去,半落桃花月在庭。

春夕偶作译文

早就因为春景而触动了愁绪,更何况在这美好的春夜,酒刚刚醒来,愁思更加浓重。歌女停止了如贯珠般美妙的歌声,客人们也纷纷离去,只有半落的桃花,沐浴着月光,静静地洒落在庭院中。

春夕偶作注释

  • 春愁:春天容易产生的愁绪。因春景美好,容易使人感叹时光流逝,或触景生情。
  • 触目生:看到景物就产生。
  • 那堪:更何况,哪里禁得住。
  • 春夕:春天的夜晚。
  • 贯珠声:形容歌声圆润清脆,像珍珠一样。贯,穿起来。
  • 罢:停止。
  • 半落桃花:凋零的花朵。
  • 月在庭:月光照在庭院里。

春夕偶作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春夜独处,感伤时光流逝的心情。首联点明了诗人伤春悲秋的情绪,早在春天就触景生情,感到忧愁,再加上春夜酒醒,更增添了愁绪。颔联描写歌舞宴席的结束,暗示了热闹散去后的寂寞。尾联以“半落桃花月在庭”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落花、明月,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表达伤感、凄凉的情绪。诗人将这些意象融入到春夜的庭院景色中,营造出一种空寂、冷清的氛围,更突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在热闹散去后的孤独寂寞之情。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e78cad9d8e602efde0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