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学阮公体三首>

学阮公体三首,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全诗,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古诗,学阮公体三首翻译,学阮公体三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学阮公体三首译文

年少时就怀有远大的志向,坚信正道而不随波逐流。只说墨线是直的,哪里知道房屋墙壁有不正的地方,可以欺骗墨线呢?

即使百战百胜,也难免疏忽大意而被敌人所乘;经历多次挫折,才能成为医术高明的医生。人生如果没有经历过失意之事,又怎么会渴望得到理解自己的知己呢?

凛冽的北风让老骥悲鸣,秋霜降落让凶猛的鸟儿也感到寒意。出门便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广阔的原野上笼罩着重重阴影。

时隐时现地奔驰在遥远的边塞,奋起展翅飞过繁华的树林。如果不是因为感叹衰老,又怎么能激发我豪壮的心志呢?

古代的贤人大多豪迈任气,忧虑国家大事而不为自身考虑。他们的目光阅览千年往事,心神与上古圣贤相交。

即使身处高门也能保持仁义之心,即使身处灵台也能体会到人生的苦辛。不应像磬一样弯腰媚俗,否则只会让甑蒙上灰尘。

学阮公体三首注释

  • 阮公体: 指魏晋时期阮籍的诗歌风格,其诗歌多用隐晦的语言表达对时事的讽刺和对人生的感叹。刘禹锡此诗即模仿阮籍的风格。
  • 负志气: 怀有远大的志向。
  • 信道: 坚信正道。
  • 绳自直: 指墨线是直的,比喻事物表面上看起来是正确的。
  • 室可欺: 指房屋墙壁有不正的地方,可以欺骗墨线,比喻事物内部可能存在问题。
  • 百胜难虑敌: 即使百战百胜,也难免疏忽大意而被敌人所乘。
  • 三折乃良医: 经历多次挫折,才能成为医术高明的医生。比喻经历磨难才能增长智慧。
  • 焉能慕知己: 又怎么会渴望得到理解自己的知己呢?
  • 朔风: 北风。
  • 老骥: 老马,比喻有志向但年老的人。
  • 鸷禽: 凶猛的鸟。
  • 绝塞: 遥远的边塞。
  • 华林: 繁华的树林。
  • 衰节: 衰老的季节,指秋季。
  • 使气: 豪迈任气。
  • 谋身: 为自身考虑。
  • 侯门: 显贵之家。
  • 灵台: 古代帝王祭祀的场所,也指内心。
  • 腰如磬: 像磬一样弯腰,比喻卑躬屈膝。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弯曲。
  • 甑: 古代蒸食物的器具。
  • 生尘: 蒙上灰尘,比喻闲置不用。

学阮公体三首讲解

这组诗是刘禹锡模仿阮籍的风格所作,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世事的思考。

第一首诗强调了要坚持自己的志向和信念,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诗人认为,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意,但正是这些经历才能让人更加成熟,也才能让人更加渴望得到知己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首诗通过描写秋景,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想要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诗人看到凛冽的北风和肃杀的秋霜,反而激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激情。

第三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佩之情,以及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坚持独立人格的决心。诗人认为,真正的贤人应该忧国忧民,不为自身考虑;即使身处高位,也要保持仁义之心;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诗人用“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两句,表达了自己不愿像那些卑躬屈膝的人一样,只会让自己的才能被埋没的志向。

总的来说,这组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e5566ccaf4798297ee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