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东阳的诗>茶陵竹枝歌(十首)>

茶陵竹枝歌(十首),李东阳茶陵竹枝歌(十首)全诗,李东阳茶陵竹枝歌(十首)古诗,茶陵竹枝歌(十首)翻译,茶陵竹枝歌(十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李东阳

渚兰汀芷不胜春,极浦遥山岂解颦。
谁在长安褷花柳,山中闲煞采芳人。

茶陵竹枝歌(十首)译文

水边生长的兰草和汀洲上的白芷,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遥远的水边和山峦,它们又怎么会懂得忧愁呢?是谁在长安的繁华之地,头戴鲜花,沉迷于歌舞柳色之中?相比之下,山中的采芳人显得多么悠闲自在啊!

茶陵竹枝歌(十首)注释

  • 渚(zhǔ): 水中小块陆地。
  • 兰(lán): 指兰草,一种香草。
  • 汀(tīng): 水边平地。
  • 芷(zhǐ): 白芷,一种香草。
  • 不胜春: 意为春天景色美好,难以尽述。
  • 极浦(pǔ): 水边。
  • 遥山: 远山。
  • 颦(pín): 皱眉,忧愁的样子。
  • 长安(cháng ān): 古代都城,这里代指繁华之地。
  • 褷(shī): 戴花的样子。
  • 闲煞: 非常悠闲。
  • 采芳人: 采摘香草的人。

茶陵竹枝歌(十首)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一边是充满生机和自然之美的水边汀洲和山野,一边是长安的繁华和热闹。诗人通过“渚兰汀芷不胜春,极浦遥山岂解颦”这两句,极力渲染了山野之景的美好和无忧无虑。而“谁在长安褷花柳,山中闲煞采芳人”则将两种生活状态进行了对比。长安的人们沉迷于歌舞享乐,而山中的采芳人则悠闲自在,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诗人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对比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或许,诗人是在反思人生的意义,或许是在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或许是在对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们发出劝诫。总之,这首诗意境清新,耐人寻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某种不满,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李东阳[明代]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dfc55ec4c3ff65bcca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