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频的诗>江上居寄山中客>

江上居寄山中客,李频江上居寄山中客全诗,李频江上居寄山中客古诗,江上居寄山中客翻译,江上居寄山中客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频

山后与山前,相思隔叫猿。
残云收树末,返照落江源。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火翻。
朝来卖药客,遇我达无言。

江上居寄山中客译文

住在山后,思念着山前的朋友,彼此的思念只能被猿猴的叫声传递。残留的云彩慢慢地从树梢消散,傍晚的阳光洒落在江水的源头。连绵的秋雨导致江水上涨,夹杂着狂风使得野火四处蔓延。早上遇到卖药的客人,他看着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江上居寄山中客注释

  • 江上居:江边的住所。
  • 山中客:住在山中的朋友。
  • 相思:互相思念。
  • 叫猿:猿猴的叫声,这里代指猿猴,也暗含思念之情。
  • 残云:残留的云彩。
  • 树末:树梢。
  • 返照:傍晚的阳光。
  • 江源:江水的源头。
  • 苦雨:连绵的雨。
  • 秋涛:秋季的江涛。
  • 涨:上涨。
  • 狂风:猛烈的风。
  • 野火翻:野火蔓延。
  • 朝来:早上。
  • 卖药客:卖药的客人。
  • 达:表达。
  • 无言:没有话说。

江上居寄山中客讲解

这首诗是李频住在江边时,思念山中朋友而作。全诗描绘了江边秋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流露出诗人身处乱世的无奈和感伤。

首联“山后与山前,相思隔叫猿”,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所处的位置以及彼此的思念之情。一个在山后,一个在山前,遥遥相望,思念之情只能通过猿猴的叫声来传递,更显出距离之远和思念之切。

颔联“残云收树末,返照落江源”,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江边秋景图。残云慢慢地从树梢消散,傍晚的阳光洒落在江水的源头,景色优美,却也带着几分萧瑟和落寞。

颈联“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火翻”,则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画面。连绵的秋雨导致江水上涨,狂风肆虐,野火蔓延,景象令人触目惊心。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动荡和不安。

尾联“朝来卖药客,遇我达无言”,写诗人早上遇到卖药的客人,他看着诗人,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既是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困苦生活的反映,也是诗人自身内心苦闷的写照。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感到无力和无奈,即使相遇,也无话可说。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之情以及身处乱世的无奈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对江边秋景的描写,也为全诗增添了几分凄美和悲凉的色彩。

李频[唐代]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dc5e863178bf601c25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