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贺的诗>河阳歌>

河阳歌,李贺河阳歌全诗,李贺河阳歌古诗,河阳歌翻译,河阳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贺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
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
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
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河阳歌译文

染色的罗衣,秋天的蓝色难以着色。我并非无情之人,却沦为流落异乡的台邛客人。战火焚烧着中潬城,颜郎的青春已逝。我怜惜那两位少年,他们的心如同春草般充满生机。今天见到了象征身份的银牌,今晚将举行盛大的玉宴,欢声笑语不断。牛头之鬼高约一尺,即使相隔很远,也能彼此看见。月亮从东方升起,美酒也从东方运来。酒杯满载佳酿,入口香醇,红唇映衬。无数的蜜烛燃烧,光芒灿烂。

河阳歌注释

  • 河阳歌:此诗为李贺所作的乐府歌辞。河阳,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一带。

  •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染色的丝绸衣服,但秋天的蓝色很难染上去,意思是说想要表达出内心的忧郁之情,却难以用外在的颜色来描绘。罗衣,丝绸衣服。著色,染色。

  • 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我并非无情之人,却沦为流落异乡的台邛客人。无心人,指无情之人。台邛客,指流落异乡的客人。台、邛,古地名,在今四川省境内。

  •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战火焚烧着中潬城,颜郎的青春已逝。花烧,指战火。中潬城,地名,具体地点有争议。颜郎,指诗人自己。

  • 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我怜惜那两位少年,他们的心如同春草般充满生机。惜许,怜惜。抽心,指心怀希望,充满生机。

  •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今天见到了象征身份的银牌,今晚将举行盛大的玉宴,欢声笑语不断。银牌,古代官员的身份凭证。鸣玉晏,指盛大的宴会,奏乐助兴。

  • 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牛头之鬼高约一尺,即使相隔很远,也能彼此看见。牛头,佛教传说中的鬼卒,负责捉拿亡魂。这里可能暗示宴饮中有人作恶,终将受到惩罚。

  •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月亮从东方升起,美酒也从东方运来。形容宴会的盛大和欢乐的气氛。

  • 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酒杯满载佳酿,入口香醇,红唇映衬。无数的蜜烛燃烧,光芒灿烂。觥船,大酒杯。饫(yù),饱食。蜜炬,用蜜做成的蜡烛,燃烧时香味浓郁。烂,光彩鲜明。

河阳歌讲解

《河阳歌》是李贺的一首乐府诗,诗歌通过描写一场盛大的宴会,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一方面,诗人感叹自己身世飘零,青春已逝,另一方面,又对充满希望的少年寄予厚望。

诗歌前半部分,诗人用“秋蓝难著色”来比喻内心的忧郁难以用外在的色彩来表达,点明了自己身处异乡的悲凉处境。“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但诗人并未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充满生机的少年,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写宴会的盛况。“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预示着宴会的开始,而“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则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更是将宴会的奢华和欢乐推向了高潮。然而,诗人在描写宴会的同时,也并未忘记对现实的警醒。“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暗示了宴会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总而言之,《河阳歌》是一首情感复杂、意蕴深刻的诗歌。它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叹,也抒发了对未来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秋蓝”、“花”、“春草”、“银牌”、“玉晏”、“牛头”、“月”、“酒”、“觥船”、“蜜炬”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画面,也为诗歌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李贺[唐代]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be7db208586ecdc6a0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