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言史的诗>春过赵墟>

春过赵墟,刘言史春过赵墟全诗,刘言史春过赵墟古诗,春过赵墟翻译,春过赵墟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言史

下马邯郸陌头歇,寂寥崩隧临车辙。
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焰灭。
白蒿微发紫槿新,行人感此复悲春。

春过赵墟译文

在邯郸郊外的道路旁下马歇息,寂静荒凉,残破的坟墓旁车轮碾过的痕迹清晰可见。古老的柏树重新生长,枝干依旧干枯,残余的火星被风吹动,微弱的火苗忽明忽灭。白蒿微微发出嫩芽,紫槿也绽放出新的花朵,行人看到这些景象,不禁感叹,又为春天即将逝去而感到悲伤。

春过赵墟注释

  • 赵墟:指赵国故都邯郸的废墟。赵国曾在邯郸建都。
  • 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 陌头:路旁。
  • 崩隧:坍塌的坟墓。隧,指墓道。
  • 车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 馀燎:残余的火星。燎,燃烧的火。
  • 幽焰:微弱的火焰。
  • 白蒿:一种植物,初春时节发芽。
  • 紫槿:一种花木,初夏开紫红色花。

春过赵墟讲解

这首诗是刘言史途经赵国故都邯郸时所作,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春天流逝的伤感之情。

首联点明地点和诗人所见。“下马邯郸陌头歇”,诗人选择在邯郸郊外路旁下马休息,可见旅途的劳顿,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沉重。“寂寥崩隧临车辙”,荒凉的景象映入眼帘,破败的坟墓和车轮的痕迹,更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颔联描绘了衰败的景象。“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焰灭”,古老的柏树虽然重新生长,但枝干依旧干枯,残余的火星在风中摇曳,随时可能熄灭。这些景象都象征着生命的衰微和逝去。

颈联描写了春天的新生。“白蒿微发紫槿新”,白蒿发出嫩芽,紫槿也绽放出新的花朵,这象征着春天的新生和希望。但是,这种新生与前文的衰败景象形成对比,更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尾联点明主旨。“行人感此复悲春”,诗人看到这些景象,既感叹历史的兴衰,又为春天的流逝而感到悲伤。这种悲伤既是对生命的短暂的感叹,也是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邯郸废墟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刘言史[唐代]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af81cf6f8c73a684d0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