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涉的诗>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李涉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全诗,李涉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古诗,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翻译,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涉

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便空。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译文

老朋友坟前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如同他孤寂的身影。邓攸身后无子,即使留下足迹也终将消逝,一切都变得空虚。我再次来到我们过去一同歌舞欢聚的地方,如今人事已非。只能在明月之夜,隔着江水,听见悠扬的笛声,更添悲凉。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注释

  • 重到:再次来到。
  • 襄阳:地名,今湖北襄阳市。
  • 韦寿朋:李涉的朋友,已去世。
  • 故人:老朋友,指韦寿朋。
  • 坟树:坟墓旁的树木。
  • 立秋风:在秋风中挺立,形容坟树的萧瑟。
  • 伯道:晋代人邓攸的字。邓攸因避难而抛弃了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子,后世常用“邓攸无子”比喻没有后代。
  • 迹便空:足迹也随之消失,指没有后代,一切都归于虚无。
  • 笙歌:指歌舞,这里代指昔日欢聚的场景。
  • 分散地:指朋友们四散离别的地方。
  • 隔江吹笛:指在江的另一边吹笛子,笛声传到这边。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讲解

这首诗是李涉在重游襄阳时,凭吊已故友人韦寿朋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物是人非的感伤。

首联“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便空”,描写了友人坟墓的荒凉景象,并用邓攸无子的典故,感叹友人身后无人,一切都归于虚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惋惜。

颔联“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诗人回忆起当年与友人一同歌舞欢聚的场景,而今却人事已非,只能在明月之夜,隔着江水,听到悠扬的笛声,更添悲凉。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的欢聚与今日的孤寂进行对比,更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李涉[唐代]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7bf346aca2d1435f34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