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益的诗>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李益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全诗,李益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古诗,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翻译,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益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译文

瞻仰唐朝的故土风貌,参观晋国的古老祠堂。水边的亭台敞开帷幕,山岩上的楼阁迎来贵宾。地上苔藓稀疏,还显露着泥土的颜色,林中的柳树枝条还很稀疏。菱角和苕草在明净的水面生长,金碧辉煌的建筑倒映在清澈的潭水中。翰林院的名声如今怎么样了呢?宴席上宾客们刚刚开始畅饮。中原飞来辽国的鸿雁,希望能为我捎去书信到边疆。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注释

  •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是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祠堂。
  • 疏字韵:指诗歌押“疏”字韵。
  • 风壤:指风土,这里指唐朝的故土风貌。
  • 帟(yì)幕:帷幕,帐幕。
  • 簪裾(jū):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官员、贵宾。簪,簪子,用来固定发髻;裾,衣襟。
  • 菱苕(sháo):菱角和苕草,都是水生植物。
  • 皎镜:明亮的镜子,这里指清澈的水面。
  • 澄虚:清澈空明的潭水。
  • 翰苑:指翰林院,是唐朝掌管文学侍从的机构。
  • 宾筵:宴席。
  • 止初:刚刚开始。
  • 中州:中原地区。
  • 辽雁:从辽国飞来的雁。辽,指辽国,当时与唐朝对峙。
  • 边书:寄往边疆的书信。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讲解

这首诗是李益在春日与同僚聚会于晋祠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晋祠的景色,表达了对唐朝故土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首联“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点明了地点和事件,诗人瞻仰着唐朝的风土,参观着晋国的祠堂。
  • 颔联“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描写了聚会的场景,水亭打开帷幕,山岩上的楼阁迎来了官员们。
  • 颈联“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描绘了春日晋祠的景色。
  • 尾联“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感叹翰林院的名声不再,希望能够给边疆的将士捎去书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既描写了春日晋祠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6cb75e01bc49148e27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