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端的诗>鲜于少府宅看花>

鲜于少府宅看花,李端鲜于少府宅看花全诗,李端鲜于少府宅看花古诗,鲜于少府宅看花翻译,鲜于少府宅看花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端

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
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
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
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
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
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
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
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
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
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花时苟未赏,老至谁能止。
上客屡移床,幽僧劳凭几。
初合虽薄劣,却得陪君子。
敢问贤主人,何如种桃李。

鲜于少府宅看花译文

谢家善于种植药草,无数花簇互相缠绕依偎。花朵烂漫地生长在绿苔之前,美丽清幽地出现在青草之中。花影垂映在栏杆上,又倒映在门户上,映衬着竹子,还临近着水边。一场急雨过后,花朵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回旋的风吹拂着,如同舒展开的绚丽锦缎。

花朵的光彩既有新开放的,也有将要凋谢的,各种颜色相互交织,层层叠叠。碧绿的花茎从稀疏的枝干中伸出,嫩黄的花蕊逐渐绽放。蜜蜂飞来飞去,上下翻飞,蝴蝶惊飞后又停下来。看到花朵美丽的容颜,即使是美人也会感到惭愧,花朵高洁的姿态,彩霞也难以相比。

春天,阴云怜惜花朵柔弱的枝蔓,夏天,花朵与太阳一同感受短暂的时光。花朵的凋零预示着繁荣的衰退,各种花朵相互争艳,竞相斗妍。如果花开时不能及时欣赏,等到老了,谁又能阻止时光的流逝呢?

高雅的客人多次移动坐榻,清幽的僧人也常常倚靠着几案。虽然花朵的品质并不算上乘,但却能陪伴在君子身旁。敢问贤明的主人,种植这些花,相比种植桃李如何呢?

鲜于少府宅看花注释

  • 鲜于少府: 鲜于姓少府官职的人。少府,官名,掌管皇室的供奉、器物等。
  • 谢家: 指善于种植花草的人家,也可能指晋代谢安的家族,以风雅著称。
  • 万簇: 极言花朵之多。簇,聚集。
  • 萦倚: 缠绕依靠。
  • 烂熳: 鲜艳,烂漫。
  • 婵娟: 形容花朵姿态美好。
  • 垂栏复照户: 花影倒映在栏杆上,又照映在门户上。
  • 映竹仍临水: 花朵映衬着竹子,还靠近着水边。
  • 骤雨: 急雨。
  • 锦绮: 绚丽的丝织品。
  • 孤光: 指花朵独自散发的光彩。
  • 新故: 新开放的和将要凋谢的花朵。
  • 重累: 层层叠叠。
  • 散碧: 散发出碧绿的颜色,指花茎。
  • 疏茎: 稀疏的枝干。
  • 分黄: 逐渐变成黄色,指花蕊。
  • 游蜂: 飞来飞去的蜜蜂。
  • 惊蝶: 惊飞的蝴蝶。
  • 玉貌: 美好的容颜,指花朵。
  • 霞标: 如彩霞般美好的姿态。
  • 春阴: 春天的阴云。
  • 弱蔓: 柔弱的枝蔓。
  • 夏日: 夏天的太阳。
  • 短晷(guǐ): 短暂的时光。晷,日影,借指时光。
  • 回落: 花朵凋落。
  • 交关: 交相辉映。
  • 斗红紫: 争奇斗艳。
  • 花时: 花开的时候。
  • 苟: 如果。
  • 赏: 欣赏。
  • 老至: 年老。
  • 止: 阻止,停止。
  • 上客: 尊贵的客人。
  • 移床: 移动坐榻,以便更好地赏花。
  • 幽僧: 隐居的僧人。
  • 凭几: 靠着几案。
  • 初合: 起初,这里指花朵刚开放时。
  • 薄劣: 品质不好,这里是谦辞。
  • 却得陪君子: 却能够陪伴在君子身旁。
  • 贤主人: 贤明的主人。
  • 种桃李: 种植桃树和李树。

鲜于少府宅看花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在鲜于少府家中观赏花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花卉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前四句(“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描写了花卉繁茂的景象,突出了花朵的生机勃勃。诗人以“谢家”起兴,暗示主人善于种植花草。
  • 中间八句(“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细致地描写了花卉的形态、颜色和气味,以及花卉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 再中间八句(“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花时苟未赏,老至谁能止”):抒发了诗人对花卉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将花朵比作美人,又以彩霞来衬托花朵的美丽。诗人感叹时光的短暂,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 最后四句(“上客屡移床,幽僧劳凭几。初合虽薄劣,却得陪君子。敢问贤主人,何如种桃李”):描写了观赏花卉的情景,并向主人提出了疑问。诗人以“上客”、“幽僧”来突出观赏花卉的乐趣。诗人谦虚地表示花卉品质不高,但能够陪伴在君子身旁。最后,诗人向主人发问,暗示花卉的价值在于其精神内涵,而不在于其经济价值。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描写花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语言辞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端[唐代]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1158a778d7bb0d306a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