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同的诗>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灵辄>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灵辄,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灵辄全诗,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灵辄古诗,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灵辄翻译,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灵辄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同

翳桑一饿者,念念母之存。
赖有赵宣子,能为别具飧。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灵辄译文

在翳桑这个地方,有一个饥饿的人,他念念不忘还在世的母亲。幸亏有赵宣子这样贤明的人,能够特别为他准备饭食。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灵辄注释

  • 翳桑:地名,春秋时晋国的地方。
  • 饿者:饥饿的人。
  • 念念母之存:念念不忘母亲还活着。存,存在,活着。
  • 赖有:幸亏有。
  • 赵宣子:即赵盾,春秋时期晋国的正卿。
  • 别具飧:特别准备饭食。飧(sūn),晚饭,这里泛指饭食。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灵辄讲解

这首诗讲述了灵辄的故事,歌颂了灵辄的孝顺和赵宣子的仁义。灵辄虽然身处困境,饥饿难耐,但仍然心系母亲,念念不忘母亲的安危。赵宣子发现了灵辄的孝心,不仅帮助他解决了饥饿问题,也成全了他的孝道。诗歌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孝道的推崇和对仁义的赞美。通过这个故事,诗歌也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孝心和善念,同时也呼唤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赵宣子的行为体现了统治者的仁政,也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林同[宋代]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0589605c1cb55bef30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