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同的诗>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孝谨>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孝谨,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孝谨全诗,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孝谨古诗,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孝谨翻译,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孝谨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同

既不忍饮乳,还能知奉亲。
何曾自不教,端是出天真。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孝谨译文

他已经不忍心再喝母亲的乳汁了,却已经懂得要孝顺父母双亲。这孩子从来没有接受过什么特别的教导,完全是出于他那纯真自然的本性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孝谨注释

  • 既不忍饮乳:已经不忍心再喝母亲的乳汁了。“既”,已经。“饮乳”,喝奶,指婴儿时期。
  • 还能知奉亲:却已经懂得要孝顺父母双亲。“能”,能够。“知”,懂得。“奉亲”,孝敬父母。
  • 何曾自不教:从来没有接受过什么特别的教导。“何曾”,从来没有。“自”,从。“教”,教导。
  • 端是出天真:完全是出于他那纯真自然的本性啊。“端是”,完全是,确实是。“天真”,纯真自然的本性。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许孝谨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孝顺的幼儿,诗人赞扬他虽然年幼,已经懂得孝敬父母。诗人首先描写幼儿“既不忍饮乳,还能知奉亲”,表明幼儿年纪虽小,但已经懂得孝顺父母,不忍心再给母亲增加负担,并且知道要孝敬父母。接着,诗人用“何曾自不教,端是出天真”进行解释,说明幼儿的孝顺并非来自外界的教导,而是出于他纯真善良的天性。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幼儿孝顺行为的描写,赞扬了孝道的可贵,表达了诗人对纯真天性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即真正的孝道并非靠说教,而是源于孩子内心的爱和善良。

林同[宋代]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28a4a412386e7b4523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