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访武伯山居>

访武伯山居,林景熙访武伯山居全诗,林景熙访武伯山居古诗,访武伯山居翻译,访武伯山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照书双眼碧,天欲寿斯文。
白发前朝士,青山半屋云。
迟花春后见,远瀑夜深闻。
回看重华梦,荒田自鹿麇。

访武伯山居译文

对着书本,眼睛清澈碧亮,上天似乎要保佑这位有文采的人长寿。满头白发的是前朝的遗老,青山环绕着他半掩的屋舍,像云一样缥缈。晚开的花朵在春天过后才见到,远处的瀑布声在寂静的深夜里也能听到。回头看看当年舜帝重华的美好梦想,如今都已成空,只剩下荒芜的田地,野鹿成群。

访武伯山居注释

  • 武伯: 指的是作者的朋友,隐居在山中,具体姓名和生平不详。
  • 照书双眼碧: 形容武伯读书用功,眼睛明亮有神。碧,青绿色,形容眼睛清澈。
  • 天欲寿斯文: 上天似乎要保佑这位有文采的人长寿。斯文,指有文采的人,也代指武伯。寿,使……长寿。
  • 白发前朝士: 指武伯是前朝(元朝)的遗老,头发已经花白。
  • 青山半屋云: 形容武伯的居所被青山环绕,像云一样缥缈。
  • 迟花春后见: 晚开的花朵在春天过后才见到,暗指武伯的隐逸之风。
  • 远瀑夜深闻: 远处的瀑布声在寂静的深夜里也能听到,表现山居的清幽。
  • 回看重华梦: 回头看看当年舜帝重华的美好梦想。重华,舜的名字,这里指尧舜时代的太平盛世。
  • 荒田自鹿麇: 如今都已成空,只剩下荒芜的田地,野鹿成群。麇(jūn):成群的野鹿。

访武伯山居讲解

这首诗是林景熙拜访隐居山中的朋友武伯时所作。全诗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敬佩,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首联“照书双眼碧,天欲寿斯文”赞美了友人武伯的勤奋好学和清逸出尘。诗人用“双眼碧”来形容武伯读书的专注,以及他眼中的智慧和光芒。“天欲寿斯文”则表达了诗人对武伯的祝福,认为上天也会眷顾这样有才华的人。
  • 颔联“白发前朝士,青山半屋云”点明了武伯的身份和居所。作为前朝遗老,武伯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用“青山半屋云”来形容武伯居所的清幽和隐逸,也暗示了武伯高洁的品格。
  • 颈联“迟花春后见,远瀑夜深闻”进一步描写了山居生活的特点。“迟花春后见”暗示了武伯的隐逸之风,也表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佩之情。“远瀑夜深闻”则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也衬托了武伯内心的宁静。
  • 尾联“回看重华梦,荒田自鹿麇”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回顾尧舜时代的太平盛世,再看看如今荒芜的田地和成群的野鹿,不禁感叹世事无常,美好理想难以实现。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武伯的赞美和对山居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敬佩,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耐人寻味。诗中既有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daf4faaeaad70d02c1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