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宰的诗>寄同年朱景渊通判>

寄同年朱景渊通判,刘宰寄同年朱景渊通判全诗,刘宰寄同年朱景渊通判古诗,寄同年朱景渊通判翻译,寄同年朱景渊通判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宰

细柳真将军,劲气可立懦。
向来拯时危,功略天下半。
屡诏不肯起,出处县自断。
十载山泽游,万念春冰涣。
何当求识面,介子同里闬。

寄同年朱景渊通判译文

朱景渊啊,你真是如同细柳营的周亚夫一般的将才,刚劲之气足以使懦弱者也变得坚强。想当初你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所建立的功勋几乎占据了天下的一半。朝廷多次征召你,你却始终不肯出仕,你的出仕与隐退完全由自己决断。十年来你隐居山林,游历四方,心中的种种杂念都像春天的冰一样消融殆尽。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拜见你,我们可是居住在同一条巷子的邻居啊。

寄同年朱景渊通判注释

  • 同年: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
  • 朱景渊:人名,作者同年,时任通判。通判为州府的佐官,辅佐知府处理政务。
  • 细柳真将军:指汉朝的周亚夫。周亚夫曾在细柳营屯兵,军纪严明,连皇帝的车驾都不能随便进入。这里比喻朱景渊有将帅之才。
  • 劲气可立懦:刚劲的气概可以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
  • 拯时危: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 功略天下半:功勋几乎占据天下的一半,形容功劳极大。
  • 屡诏不肯起:朝廷多次征召也不肯出仕。
  • 出处县自断:出仕与隐退由自己决定。县,通“悬”,决定的意思。
  • 十载山泽游:十年间隐居山林,游历四方。
  • 万念春冰涣:各种杂念像春天的冰一样消融。形容心境淡泊。
  • 何当求识面: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拜见你。
  • 介子同里闬:介子,指介之推,春秋时期晋国人,隐居不仕。里闬,指里巷,这里指邻居。意思是说两人是邻居。

寄同年朱景渊通判讲解

这首诗是刘宰写给同年朱景渊的一首赠诗。诗中表达了对朱景渊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其隐逸生活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渴望与之相见的愿望。

诗的前六句极力赞扬朱景渊的才能和功绩。作者将朱景渊比作周亚夫,肯定了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向来拯时危,功略天下半”两句,概括了朱景渊曾经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接下来的两句“屡诏不肯起,出处县自断”,表现了朱景渊高洁的品格。面对朝廷的多次征召,他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不为名利所动,这种“出处县自断”的独立人格,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处世态度。

“十载山泽游,万念春冰涣”则描写了朱景渊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淡泊名利、心境澄明的精神境界。通过“春冰涣”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朱景渊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与朱景渊相见的心情,并点明了两人是邻居的关系,更增添了一份亲切之感。诗人以“何当”二字开头,表达了急切盼望相见的心情,也使全诗充满了人情味。

刘宰[宋代]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c1a2c998fc5f363402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