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峤的诗>武三思挽歌>

武三思挽歌,李峤武三思挽歌全诗,李峤武三思挽歌古诗,武三思挽歌翻译,武三思挽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峤

玉匣金为缕,银钩石作铭。
短歌伤薤曲,长暮泣松扃。
事往昏朝雾,人亡折夜星。
忠贤良可惜,图画入丹青。

武三思挽歌译文

用金线缝制的玉匣,安葬着逝者,银钩铁画的碑文,镌刻着他的生平。短歌一曲,哀伤着薤露的命运,长夜漫漫,在松柏掩映的墓门前哭泣。往事如过眼云烟,消逝得像清晨的雾气,生命的陨落,犹如夜空中星辰的坠落。忠贞贤良之士的离去,实在令人惋惜,愿将他的功绩事迹,绘入史册,永垂不朽。

武三思挽歌注释

  • 玉匣:用玉制成的棺材。古代常用于安葬地位较高的人。
  • 金为缕:用金线缝制。古代高级棺椁的装饰。
  • 银钩:指书法笔力遒劲,如银钩一般。这里指碑文的字体。
  • 石作铭:用石头制作墓碑,并在上面刻写铭文。
  • 短歌伤薤曲:指唱着哀伤的薤露之歌。薤露,古代丧歌名,寓意人生短促如露水。
  • 长暮:漫长的夜晚,也指死后的长眠。
  • 松扃 (jiōng):松树掩映的墓门。扃,门。
  • 事往:往事。
  • 昏朝雾:昏暗的早晨的雾气,形容事物消逝快速。
  • 人亡:人死去。
  • 折夜星:星星陨落。古人常以星辰陨落比喻重要人物的去世。
  • 忠贤良:忠诚贤良的人。
  • 可惜:值得惋惜。
  • 图画入丹青:将事迹绘制成画像,写入史书。丹青,原指绘画用的颜料,这里借指图画、史册。

武三思挽歌讲解

这首诗是李峤为武三思写的挽歌。挽歌是哀悼死者的歌,通常用于葬礼或祭祀场合。诗中表达了对武三思去世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对其一生的功过进行了评价。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葬礼的庄重和哀戚气氛。“玉匣金为缕,银钩石作铭”描写了棺椁和墓碑的奢华,暗示了武三思生前的地位显赫。“短歌伤薤曲,长暮泣松扃”则直接抒发了哀悼之情,表达了对死者的不舍。

中间两联“事往昏朝雾,人亡折夜星。忠贤良可惜,图画入丹青”,诗人用“朝雾”和“夜星”比喻生命的短暂和逝去,并表达了对武三思的惋惜之情。最后一句“图画入丹青”则表达了希望将武三思的事迹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愿望。

需要注意的是,武三思在历史上颇受争议,其评价毁誉参半。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较为复杂。李峤作为一名臣子,奉命为武三思撰写挽歌,诗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溢美之词。我们在解读这首诗时,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李峤[唐代]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b95fa78f9a1a08a320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