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骆宾王的诗>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全诗,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古诗,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翻译,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骆宾王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
将军拥旄宣庙略,战士横行静夷落。
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登剑阁。
阁道岧峣起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
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
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
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
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川原绕毒雾,溪谷多淫雨。
行潦四时流,崩查千岁古。
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
昔时闻道从军乐,今日方知行路难。
沧江绿水东流驶,炎洲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烟波。
三春边地风光少,五月泸中瘴疠多。
朝驱疲斥候,夕息倦樵歌。
向月弯繁弱,连星转太阿。
重义轻生怀一顾,东伐西征凡几度。
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转积,地际行无已。
徒觉炎凉节物非,不知关山千万里。
弃置勿重陈,征行多苦辛。
且悦清笳杨柳曲,讵忆芳园桃李人。
绛节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但令一被君王知,谁惮三边征战苦。
行路难,几千端,无复归云凭短翰,空馀望日想长安。
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庭,铜鞮杂虏寇长城。
天子按剑征馀勇,将军受脤事横行。
七德龙韬开玉帐,千里鼍鼓叠金钲。
阴山苦雾埋高垒,交河孤月照连营。
连营去去无穷极,拥旆遥遥过绝国。
阵云朝结晦天山,寒沙夕涨迷疏勒。
龙鳞水上开鱼贯,马首山前振雕翼。
长驱万里詟祁连,分麾三命武功宣。
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
春来秋去移灰琯,兰闺柳市芳尘断。
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行路难,行路难,誓令氛祲静皋兰。
但使封侯龙额贵,讵随中妇凤楼寒。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像封狐、雄虺这样的凶残之物也会聚集成群,凭借着地势险要,相互勾结,形成妖异的邪气吗?朝廷分发玉玺调动军队,征讨那些为非作歹的恶少,在金坛上接受天子的命令,激励将领们出征。

将军手执旌旗,宣扬朝廷的战略,战士们威武雄壮,横扫边境,使夷族部落归于平静。军队长途奔袭,一口气越过铜梁,直指三巴地区,登上剑阁。剑阁的栈道高耸险峻,筑起了戍守的楼台,剑门山遥远绵延,俯视着低矮的丘陵。

邛关的道路曲折盘旋,没有平坦的地方,江水从两个源头流出,水流湍急。征战戍守没有归期,身处异乡,又到了暮年。茫茫渺渺,穿行在起伏的丘陵之间,苍翠的树林也变得越来越远。

路途险峻,要经过紫盖峰,道路崎岖难行,要攀登青泥坂。一路前行,要到达哀牢山,一路跋涉,要进入不毛之地。悬崖峭壁绵延千里,非常危险,重重叠叠的山峦,一眼望去,十分高耸。

中原与边疆划分了不同的区域,夷族与华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交趾靠近南方的荒凉之地,昆弥紧邻北方的边塞门户。山川平原笼罩着有毒的雾气,溪流山谷充斥着连绵的雨水。雨水汇集成的小河,一年四季都在流淌,崩塌的山崖,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侵蚀。

像断梗、飞蓬一样,飘荡不定,不能安身,要手攀藤蔓,拉着葛条,才能度过危险的山峦。过去常常听到人们说从军是快乐的事情,今天才知道行路的艰难。

沧江的绿水向东奔流,炎洲、丹徼是南方的边远地区。南中的天空,南斗星与星河交相辉映,秦川、秦塞被烟雾波涛阻隔。春天,边地很少有明媚的风光,五月,泸水一带的瘴气非常严重。

早晨,奔走驱驰,使担任侦察任务的士兵非常疲惫,傍晚,停止行军休息,连砍柴的士兵都感到疲倦。对着月亮,拉开坚硬的弓箭,像星光一样排列的,是闪耀着寒光的宝剑。

看重道义,轻视生命,常常考虑到国家安危,东征西讨,经历了多少次战役。日日夜夜,鬓发变得斑白,年年岁岁,身上的战袍依然如故。

灞水边,滇池畔,在天涯海角,越望越觉得路途遥远,在大地边沿,越走越觉得没有尽头。只是感觉到时序的变化与故乡不同,不知道已经离家千万里之遥。

这些艰难困苦的事情,不要再多说了,征战远行,本来就有很多的苦楚和辛劳。还是喜欢听清脆的胡笳吹奏着《杨柳枝》的曲调,哪里还记得家乡花园里盛开的桃花和李花呢?

身穿绛色的官服,手执朱红的旗帜,旗帜上装饰着白色的羽毛,以赤诚之心,用手中的利剑报答英明的君主。只要能够被君王赏识和了解,又怎么会害怕在边疆征战的苦难呢?

行路难啊,艰难困苦的事情,成千上万,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寄托思乡之情于书信,只能空自对着月亮,遥想长安。

你难道没有看见,玉门关外尘土飞扬,边境一片昏暗,铜鞮一带,胡人与汉人混杂,经常侵扰长城。天子按着剑柄,征集剩余的兵力,鼓舞士气,将军接受天子的符节,指挥军队,所向披靡。

运用《七德》中的战略战术,在玉帐中指挥作战,隆隆的战鼓声,响彻千里。阴山一带,浓厚的雾气,笼罩着高高的营垒,交河岸边,孤独的月亮,照耀着连绵的军营。

连绵的军营,一眼望不到边际,举着旗帜,遥遥地越过荒凉的国度。军营中的云气,早晨聚集在一起,遮蔽了天山,傍晚,寒冷的沙尘,弥漫了疏勒。

水面上,战船像鱼群一样,展开队形,山脚下,战马像雄鹰一样,抖动翅膀。长驱直入,远征万里,使祁连山一带的胡人感到震慑,分发军旗,宣扬天子的威武,完成了三次重要的使命。

用乌黑的弓箭,百发百中,远远地射断杨柳,七尺长的宝剑,闪耀着龙纹,光芒四射,照亮了水中的莲花。春天来了,秋天去了,时节在不断变换,闺房中,集市上的欢声笑语都消失了。

雁门关遥远,家书很难寄到,夫妻分隔两地,相思之情深切,鸳鸯被上的带子也变得松缓了。行路难啊,行路难,我发誓要使边境的邪恶之气全部肃清。只要能够得到封侯的荣耀,即使额头变得像龙一样尊贵,又怎么会在乎妻子独守空房的寂寞和寒冷呢?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注释

  • 封狐雄虺(huī):大狐狸和毒蛇,比喻凶残的敌人。
  • 冯深负固:凭借地势险要,依仗险阻。冯,通“凭”。
  • 妖氛(fēn):妖气,邪气。
  • 玉玺分兵:指朝廷下令出兵征讨。玉玺,皇帝的印章,这里代指朝廷的命令。
  • 金坛受律:指将领在金坛上接受天子的命令。金坛,古代帝王举行祭祀、盟誓等大典的场所。律,军令。
  • 拥旄(máo):指将领手执旌旗。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帜。
  • 庙略:朝廷的战略。
  • 夷落:指边境的少数民族部落。
  • 一息:指很快,一下子。
  • 铜梁:山名,在今四川省境内。
  • 三巴:古代地名,指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在今四川省东部。
  • 剑阁:地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是入蜀的要道。
  • 岧峣(tiáo yáo):高耸的样子。
  •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 遥裔(yì):遥远绵延的样子。
  • 灵丘:低矮的丘陵。
  • 邛(qióng)关:古代关隘名,在今四川邛崃县。
  • 九折:形容道路的曲折。
  • 双源:指江水有两个源头。
  • 岁华:指时光,年华。
  • 杳杳(yǎo):幽深遥远的样子。
  • 林薄(bó):指树林和草丛。
  • 紫盖峰:山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 青泥坂:山坡名,在今陕西省境内,以道路泥泞难行而著称。
  • 哀牢:山名,在今云南省西部。
  • 不毛:不生长草木的地方,指荒凉的边远地区。
  • 交趾:古地名,在今越南北部。
  • 昆弥:古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北方边境。
  • 北户:北方边境的门户。
  • 川原:平川,平原。
  • 行潦(lǎo):路上的积水。
  • 崩查:崩塌的山崖。
  • 漂梗飞蓬:比喻漂泊不定,居无定所。梗,植物的枝茎。蓬,蓬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 扪(mén)藤引葛:攀援藤蔓,拉着葛条。形容行路的艰难。
  • 沧江:指长江。
  • 炎洲:指南方炎热的地区。
  • 丹徼(jiào):南方边远地区。
  • 南中:古代地名,指今云南、贵州一带。
  • 秦川秦塞:指陕西一带。秦川,陕西关中平原。秦塞,指秦地的边塞。
  • 泸(lú)中:指泸水一带,在今四川西南部。
  • 瘴疠(zhàng lì):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致病的瘴气。
  • 疲斥候:使担任侦察任务的士兵非常疲惫。斥候,侦察兵。
  • 倦樵歌:砍柴的士兵也感到疲倦。
  • 繁弱(pó ruò):古代名弓。
  • 太阿(tài ē):宝剑名。
  • 怀一顾:指常常考虑到国家安危。顾,顾念。
  • 灞(bà)城隅:指灞水边,在今陕西西安东。
  • 滇(diān)池:湖名,在今云南昆明。
  • 徒觉:只是感觉到。
  • 炎凉节物非:指时序的变化与故乡不同。
  • 且悦:姑且喜欢。
  • 清笳(jiā)杨柳曲:指清脆的胡笳吹奏着《杨柳枝》的曲调。笳,古代一种用芦苇或木管做成的乐器。
  • 讵(jù)忆:哪里还记得。
  • 绛(jiàng)节朱旗:指绛色的官服和朱红的旗帜。
  • 丹心白刃酬明主:以赤诚之心,用手中的利剑报答英明的君主。
  • 但令:只要能够。
  • 谁惮(dàn):又怎么会害怕。
  • 三边:指边疆地区。
  • 无复归云凭短翰(hàn):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寄托思乡之情于书信。归云,比喻思乡之情。短翰,指书信。
  • 空馀望日想长安:只能空自对着月亮,遥想长安。
  • 玉关:指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 铜鞮(dī):地名,在今山西省境内。
  • 杂虏寇长城:胡人与汉人混杂,经常侵扰长城。
  • 按剑:按着剑柄,表示愤怒或决心。
  • 受脤(shèn):接受天子的符节。脤,古代祭祀用的生肉,天子出征前赐给将帅,表示委以重任。
  • 七德龙韬(tāo):指《七德》中的战略战术。《七德》,古代兵书。龙韬,指《六韬》中的《龙韬》。
  • 玉帐:用玉装饰的军帐,指高级将领的营帐。
  • 鼍(tuó)鼓:用鼍皮制成的鼓。
  • 金钲(zhēng):铜制的乐器,像锣。
  • 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 拥旆(pèi):举着旗帜。
  • 绝国:荒凉的国度。
  • 阵云:军营中的云气。
  • 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 疏勒(shū lè):古国名,在今新疆喀什噶尔。
  • 龙鳞水上开鱼贯:水面上,战船像鱼群一样,展开队形。
  • 马首山前振雕翼:山脚下,战马像雄鹰一样,抖动翅膀。
  • 詟(zhé):使……感到震慑。
  • 祁连(qí lián):山名,在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
  • 分麾(huī)三命:分发军旗,宣扬天子的威武,完成了三次重要的使命。麾,指挥军队的旗帜。三命,古代天子对诸侯的三次诰命。
  • 乌号(wū hào):用乌木制成的弓。
  • 龙文:指宝剑上的龙形花纹。
  • 移灰琯(guǎn):指时节在不断变换。灰琯,古代用葭草灰制成的管,用来测定节气。
  • 兰闺(guī)柳市:指妇女居住的闺房和热闹的集市。
  • 雁门:指雁门关,在今山西省境内。
  • 鸳被(yuān bèi):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指夫妻共寝的被子。
  • 氛祲(fēn jìn):指邪恶之气。
  • 皋兰(gāo lán):山名,在今甘肃兰州市南。
  • 龙额贵:指额头变得像龙一样尊贵,比喻得到封侯的荣耀。
  • 中妇:指留守家中的妻子。
  • 凤楼:指华丽的楼房。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讲解

这首诗是骆宾王的《从军行》,这是一首反映古代战争中行军艰苦的诗篇。诗中描写了行军途中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及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报国壮志。

全诗共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到“昔时闻道从军乐,今日方知行路难”,主要描写行军途中的艰难险阻。诗人从敌人的猖獗、道路的险峻、气候的恶劣、环境的荒凉等多个方面,描绘了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突出了行军的艰辛。

第二段从“沧江绿水东流驶”到“弃置勿重陈,征行多苦辛。且悦清笳杨柳曲,讵忆芳园桃李人”,主要描写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南方边地风光的描写,以及对家乡景物的回忆,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段从“绛节朱旗分白羽”到“但使封侯龙额贵,讵随中妇凤楼寒”,主要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报国壮志。诗人通过对将士们英勇作战的描写,以及对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理刻画,表达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语言朴实,描写生动,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骆宾王[唐代]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902a975c7fdab2cffe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