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访庐山归章禅伯>

访庐山归章禅伯,李中访庐山归章禅伯全诗,李中访庐山归章禅伯古诗,访庐山归章禅伯翻译,访庐山归章禅伯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沈沈石室疏钟后,寂寂莎池片月明。
多少学徒求妙法,要于言下悟无生。

访庐山归章禅伯译文

幽深的石室里,稀疏的钟声在敲过之后渐渐平息;寂静的莎草池塘上,一弯月亮清亮地照耀着。有多少学僧前来寻求精妙的佛法,他们想要在禅师的言语开示之下,领悟那无生无灭的真谛。

访庐山归章禅伯注释

  • 沈沈:深邃、幽深的样子。
  • 石室:指禅房,多为石洞。
  • 疏钟:稀疏的钟声,指寺庙里报时的钟声,声音逐渐稀落。
  • 寂寂:安静、寂静的样子。
  • 莎池:长满莎草的池塘。
  • 片月:一弯月亮。
  • 妙法:精妙的佛法,指佛教的真理。
  • 无生:佛教用语,指不生不灭的真如本性,亦指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访庐山归章禅伯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庐山章禅伯时所见到的清幽景象,以及禅宗修行的氛围。

首联写环境之幽静。“沈沈石室疏钟后,寂寂莎池片月明。”诗人用“沈沈”、“寂寂”两个叠字,渲染了石室和莎池的幽深静谧。稀疏的钟声和一弯明月,更增添了禅院的空灵之感,暗示了禅修的清净与脱俗。钟声渐远,月光清冷,更显环境之幽深,也暗示了禅修的清净。

颔联点明拜访的目的,以及禅宗修行的核心。“多少学徒求妙法,要于言下悟无生。”写了许多学徒前来寻求佛法,希望能从禅师的开示中领悟到“无生”的真谛。这里“言下悟”是禅宗常用的说法,强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通过顿悟来证得真如。诗句表明,众多学徒前来,皆是渴望通过禅师的教诲,达到对“无生”之境的领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写幽静的环境和学徒求法的场景,表达了对禅宗文化的敬仰,以及对清净修行的向往。全诗着重在“悟”字,表达了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特点。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8631d4ef39c54bf364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