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新的诗>挽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词>

挽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词,李新挽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词全诗,李新挽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词古诗,挽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词翻译,挽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词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新

何秘他杨重蜀苗,关西华胄固遥遥。
大成殿老身先介,贝叶书成血未消。
金马祥光开旧地,玉虹寒影卧新桥。
伟翁有子全忠孝,行看珪璋荐盛朝。

挽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词译文

为何如此神秘,杨公的先祖是蜀地苗裔,关西显赫的家族,血统渊源流长。 孔庙大成殿中,杨公年老时就身先士卒地祭祀,用血写成的佛经,字迹墨痕尚未消磨。 金马山的祥瑞之光,照耀着杨公开创的旧业,新桥上横卧着玉虹般美丽的倒影,寄托哀思。 伟大的杨公有儿子继承了他的忠孝品德,不久将看到他们带着美玉般的德行,被朝廷荐举重用。

挽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词注释

  • 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 指的是崇宁王府的雅桥杨公,他擅长宣扬教化。挽词是为哀悼逝者而作的诗文。
  • 何秘他杨重蜀苗: 为什么说杨公的先祖是蜀地苗裔这件事如此神秘?“他”,指代杨公的先祖。“蜀苗”,指蜀地苗裔,说明杨公家族的渊源。“重”,重视。
  • 关西华胄固遥遥: 杨公是关西地区的显赫家族,血统渊源流长。“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多为显贵家族的聚居地。“华胄”,华夏族的后裔,指显贵的家族。“遥遥”,指年代久远。
  • 大成殿老身先介: 杨公年老时就身先士卒地参与祭祀。“大成殿”,孔庙的主殿。“介”,参与祭祀。
  • 贝叶书成血未消: 杨公用血书写佛经,字迹墨痕尚未消磨。“贝叶”,用贝多罗树叶书写的佛经。“血未消”,指用血书写的字迹尚未消退,形容杨公虔诚至极。
  • 金马祥光开旧地: 金马山的祥瑞之光,照耀着杨公开创的旧业。“金马”,山名,在今四川成都。“旧地”,指杨公先辈开创的基业。
  • 玉虹寒影卧新桥: 新桥上横卧着玉虹般美丽的倒影,寄托哀思。“玉虹”,美丽的彩虹,这里指桥的倒影。“新桥”,新修的桥梁。
  • 伟翁有子全忠孝: 伟大的杨公有儿子继承了他的忠孝品德。“伟翁”,对杨公的尊称。“全”,继承。
  • 行看珪璋荐盛朝: 不久将看到他们带着美玉般的德行,被朝廷荐举重用。“珪璋”,美玉,比喻美好的品德。“荐”,推荐,举荐。“盛朝”,兴盛的朝代。

挽崇宁王雅桥杨公善宣教词讲解

这首诗是李新为崇宁王府的雅桥杨公所写的挽词,表达了对杨公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 首联追溯了杨公的家族渊源,既点明了他的蜀地血统,又强调了其关西望族的显赫地位,暗示了杨公家族的深厚底蕴。
  • 颔联赞扬了杨公的虔诚信仰,他年老时仍亲自参与孔庙祭祀,甚至用血书写佛经,表达了他对儒家和佛教的尊崇。
  • 颈联描写了杨公家族的旧业和新桥的景象,金马山的祥光象征着家族的荣耀,新桥的玉虹倒影则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
  • 尾联则表达了对杨公后代的期望,相信他们能够继承杨公的忠孝品德,并被朝廷重用,为国家做出贡献。

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杨公生平的赞颂,也有对其后代的期许,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逝者的深切缅怀。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意象,例如“关西华胄”、“贝叶”、“金马”、“玉虹”等,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李新[宋代]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357532a3e17704603a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