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新的诗>观前古美人图>

观前古美人图,李新观前古美人图全诗,李新观前古美人图古诗,观前古美人图翻译,观前古美人图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新

璧月尘昏琼树秋,无从百媚一回眸。
荼醾香度梅妆冷,鹦鹉声低玉笛幽。
唾背但能知祸水,逢春且莫上迷楼。
归来安守文盐女,不宠无惊共白头。

观前古美人图译文

皎洁的月光下,画卷蒙上岁月的尘埃,华美的琼树也显出秋日的萧瑟,再也无法寻觅美人那百般妩媚的一次回眸。 盛开的荼蘼花飘来阵阵香气,更衬托出梅花妆容的清冷,鹦鹉低声鸣叫,玉笛声也显得幽怨。 人们只知唾骂她是带来灾祸的红颜祸水,劝诫世人不要像她一样在春日里登上迷楼。 不如归来安分守己地做个卖盐的女子,不求荣宠,不惹惊扰,平淡地度过一生。

观前古美人图注释

  • 璧月: 形容月亮的皎洁圆润,如美玉一般。
  • 尘昏: 尘埃昏暗,指画卷年代久远,蒙上了尘埃。
  • 琼树: 用美玉装饰的树,形容华美的装饰。
  • 百媚: 形容女子姿态妩媚,千娇百媚。
  • 一回眸: 指美人一次回头的眼神,极具魅力。
  • 荼蘼(tú mí): 一种香气浓郁的白色花朵。
  • 梅妆: 指古代女子在额头或面颊上点画梅花形状的妆容。
  • 玉笛幽: 玉制的笛子发出的幽怨的声音。
  • 唾背: 指在背后唾骂。
  • 祸水: 比喻带来灾祸的美女。典出《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后世常以“红颜祸水”形容女子美貌带来的灾难。
  • 迷楼: 指隋炀帝建造的豪华楼阁,是其荒淫生活的象征。
  • 文盐女: 指卖盐的女子。古代盐由官府专卖,称为“文盐”。
  • 不宠无惊: 不受宠爱,也没有惊扰,形容平淡的生活。
  • 白头: 指一生。

观前古美人图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美人图,通过对画中景物和美人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红颜薄命的惋惜和对平淡安稳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四句描写画中景象,以“璧月尘昏”开篇,点明画卷年代久远,渲染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琼树秋”则暗示了美人的命运如同秋天的树木般凋零。“无从百媚一回眸”表达了诗人无法亲眼目睹美人风采的遗憾,而“荼醾香度梅妆冷,鹦鹉声低玉笛幽”则通过嗅觉和听觉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凉幽怨的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唾背但能知祸水,逢春且莫上迷楼”则从世人的角度批判了美人的命运,认为她是带来灾祸的红颜祸水,劝诫人们不要重蹈覆辙。这里运用了“红颜祸水”和“迷楼”这两个典故,加强了诗歌的警示意义。

最后两句“归来安守文盐女,不宠无惊共白头”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平淡安稳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与其追求荣华富贵,不如安分守己地过日子,不求荣宠,不惹惊扰,平淡地度过一生。这种价值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古美人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红颜薄命的惋惜和对平淡安稳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典故、对比、烘托等,使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刻。

李新[宋代]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34ca2cf494adb675c3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