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东阳的诗>和王世赏韵>

和王世赏韵,李东阳和王世赏韵全诗,李东阳和王世赏韵古诗,和王世赏韵翻译,和王世赏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李东阳

石门惟许白云留,我亦何心恋此游。
竹里行厨烟未午,水边萧寺叶先秋。
行贪觅句忘吹帽,醉怯登高不上楼。
诗景满前谁会得,野僧名是远公流。

和王世赏韵译文

石门山中,唯有白云才能长久停留,我又有什么心思留恋此地游玩呢? 竹林深处,厨房炊烟袅袅,还未到中午;水边的萧寺,落叶纷飞,已提前感受到秋意。 一路行走,贪图寻找佳句,以至于忘记了帽子被风吹落;醉酒后,害怕登高,便不再上楼。 眼前的诗意美景,有谁能够领会?只有那山野僧人,才像是慧远大师的传人。

和王世赏韵注释

  • 和王世赏韵:用王世赏的原韵作诗应和。
  • 石门:指石门山,具体地点不详。
  • 惟许:只允许,只有。
  • 何心:什么心思,无心。
  • 恋此游:留恋此地游玩。
  • 竹里行厨:竹林深处的厨房。行厨,指设在路旁的简易厨房。
  • 烟未午:炊烟袅袅,还未到中午。
  • 萧寺:冷清的寺庙。
  • 叶先秋:落叶比其他地方更早感受到秋意。
  • 行贪觅句:行走时贪图寻找佳句。
  • 忘吹帽:忘记了帽子被风吹落。典出孟嘉,晋代桓温的参军,一次在龙山宴会上,帽子被风吹落而不知。
  • 醉怯登高:醉酒后害怕登高。
  • 谁会得:有谁能够领会。
  • 野僧:山野僧人。
  • 远公流:慧远大师的传人。慧远,东晋高僧,在庐山建立东林寺,提倡净土宗。

和王世赏韵讲解

这首诗是李东阳应和王世赏之作,描绘了石门山中的景色和诗人游览的心情。

首联点明地点和诗人心情。“石门惟许白云留,我亦何心恋此游。”诗人开篇即点明石门山的特点,似乎只有白云才能在此长久停留,暗示了此地清幽隐逸。而诗人自己则“何心恋此游”,表面上说自己无心留恋,实则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这种清静之地的向往。

颔联描绘了石门山中的具体景象。“竹里行厨烟未午,水边萧寺叶先秋。”诗人用“行厨”和“萧寺”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烟未午”暗示时间尚早,而“叶先秋”则点明季节,暗示了山中秋意来得更早。

颈联描写了诗人的游览状态。“行贪觅句忘吹帽,醉怯登高不上楼。”诗人沉浸在寻找佳句的乐趣中,甚至忘记了帽子被风吹落,用典自然。“醉怯登高不上楼”则表现了诗人身体状况不佳,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倦怠。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诗景满前谁会得,野僧名是远公流。”诗人感叹眼前的诗意美景,却无人能够真正领会,只有那山野僧人,才像是慧远大师的传人,能够理解这种清幽隐逸的意境。诗人将自己与山野僧人相比,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幽静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白描、用典等多种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李东阳[明代]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fa19230d3017922f32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