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
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大家都搜: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
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洞庭秋月行译文
秋天的月亮从洞庭湖中心升起,层层波浪,万顷湖面,像熔化的黄金一样闪耀。 一轮孤月缓慢地转动,光芒闪烁不定,水汽迷蒙,像隔着一面寒冷的镜子。 正值白露时节,深秋之中,湖面平静,明月升起,天地一片空旷。 岳阳楼头的暮角声已经停止,月光荡漾,已经照过君山之东。 山城一片苍茫,夜晚寂静无声,水中的月影蜿蜒曲折,环绕着城池,一片洁白。 摇桨的巴地船夫唱着竹枝歌,连接成排的商船上传来悠扬的羌笛声。 月亮升得很高,时间也已很久,阴气凝聚,金秋肃杀之气,打开了星空的运行轨道。 飘浮的云彩和野马般的雾气,都向四方飘散,遥望星斗,正挂在天空中央。 天鸡鸣叫,互相呼应,曙光初现,月亮收敛光芒,让位于初升的太阳。 太阳升起,人声喧闹,人们开始忙碌,夜晚的清幽景象,仿佛不在人间。
洞庭秋月行注释
洞庭秋月行讲解
《洞庭秋月行》是刘禹锡的一首描写洞庭湖秋夜月色的诗歌。此诗通过对洞庭湖秋夜月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开阔、壮丽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将洞庭湖的月夜景色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诗歌首先描绘了月亮初升时的景象:“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诗人用“熔金”来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湖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突出了洞庭湖月色的壮丽。接着,诗人描绘了月亮升起后的景象:“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诗人将湖面比作“寒镜”,更加衬托出月色的清冷。
诗歌中间部分描写了诗人所见所闻:“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绘了洞庭湖秋夜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诗歌最后部分描写了月亮西沉、太阳初升的景象:“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诗人感叹白昼的喧嚣与夜晚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而言之,《洞庭秋月行》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秋夜月色的佳作。诗人通过对月色、湖光、人声等多种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开阔、壮丽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e7cfab7a611ea3b50c9.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