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颀的诗>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李颀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全诗,李颀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古诗,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翻译,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颀

僧房来往久,露井每同观。
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
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
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
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译文

僧人的房舍往来已久,这口露天水井也常一同观望。 洁白的石头砌成新的井壁,青苍的苔藓依然布满井栏。 空水瓶缓缓地放入井中,长长的井绳在辘轳上盘旋。 心境清净才能感受到这境界,泉水清澈见底感到寒冷。 听到钟声时用来灌顶沐浴,面对此井每日都悠闲安宁。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注释

  • 长寿寺:寺庙名,具体地点已难考证。
  • 粲公院:寺院中的一个院落,粲公是院主的法号。
  • 新甃(zhòu):新砌,指用砖或石等材料新砌的井壁。甃,井壁。
  • 露井:露天的水井。
  • 每同观:经常一同观看。
  • 白石:白色的石头,指新砌井壁所用的石料。
  • 苍苔:青色的苔藓。
  • 依旧栏:还是原来的井栏。
  • 空瓶:汲水用的空瓶。
  • 宛转:慢慢地、缓缓地。
  • 绠(gěng):井绳。
  • 辘轳(lù lu):一种安在井上,用来起吊水桶的简单机械。
  • 境界:这里指由井引起的感受和意境。
  • 因心净:因为内心清净。
  • 泉源:泉水的源头。
  • 见底寒:能看到井底的泉水,感到寒冷。
  • 灌顶:佛教用语,指用净水从头顶往下浇,以示洗去尘垢,得到佛的保佑。
  • :指听到钟声的时候。
  • 日闲安:每天都悠闲安宁。

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长寿寺粲公院中,观察新修砌的水井时的感受。诗人通过对水井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内心清净安宁的境界,以及对寺院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联点明地点和事件,诗人与僧人一同观赏水井,可见关系亲近。

颔联具体描写水井的景象,“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新砌的井壁与古老的井栏形成对比,暗示了寺院的悠久历史,也体现了新与旧的交融。

颈联描写汲水的动作,“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汲水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尾联则升华了主题,“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诗人认为,只有内心清净,才能感受到水井带来的清凉和安宁。听到钟声时,用井水灌顶,更是表达了对佛的虔诚和对寺院生活的喜爱。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幽淡远,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通过对水井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祥和。

李颀[唐代]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a18502a29fe581d57d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