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里我奔赴梁苑,三年后辞别了尹京。革除旧习清除事物中的弊端,遵循新的法规以老师的正直为准绳。龙节上两重油脂显得厚重,蛇矛经过百炼更加明亮。跳跃的鱼儿连接着后面的旗帜,腾飞的猛虎照耀着前面的军旗。道路转弯处金神并立,开阔的河川上铁马纵横。手持旄节指挥队伍,白色的羽毛鲜明,分拉缰绳引导,红色的帽缨闪亮。在浚仪,风烟相接,在嵩山和巩县,洛水清澈。骑兵奔驰如贯穿的鱼群般迅速,队伍行进如连贯的雁群般轻盈。烟雾笼罩的军营里,风吹动着号角,秋天的原野被雨水洗涤后更加干净。夜晚看云,想象战士们正在布置铠甲,稀疏的柳树间,可以看见分散的营帐。彻夜敲响的战鼓,警示着敌人,守卫着城门,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调动虎符,三军依次排列,士兵身穿鱼鳞甲,万人迎接。驯马场上,猿猴般矫健,奔跑的车子上,角牴戏轮番上演。人们肩并肩地走在狭窄的道路旁,张设的帷幕内部连接着厅堂。森严的长戟服从三次号令,士兵齐声呐喊,同时后退。到达郊外,知道雨已经停了,观察民俗,辨别世风人情。遥望宋国,可怜那思念丈夫的女子,游览梁国,怀念那为国效力的客卿。忠义之士留下令人感激的事迹,公子们传播着英雄的名声。恩泽广布,连猪鱼都和谐相处,恩德宣扬,百姓和乐安宁。善于用兵的将帅忘记了用智谋取胜,重要的战略在于推行诚意。盛大的宴会上,歌声和钟声交相辉映,陈设的筵席上,绮丽的丝绸锦绣争奇斗艳。擂动的战鼓,引得千名士兵跳跃欢呼,平均分配美酒,百壶瞬间倾空。与师徒们共同欢乐,欢声笑语充满了城镇乡村。教化普及,人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崇尚和平。接受朝廷授予的斧钺,惭愧自己才能不足以担当镇守一方的重任,登上将台,承蒙朝廷委任管理众多的城池。身穿皮裘,独自坐在衙署中处理公务,英雄宝剑在夜晚孤独地发出鸣叫。白发渐渐增多,被寒霜侵染而变白,忠诚的心却像太阳一样赤诚,想要报效国家。卫青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志向,潘岳也未曾忘记自己的情怀。一个月的时间,期望百姓能被感化,三年的时间,又能成就什么呢?只有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期望有一天能到天外去斩杀长鲸,为国除害。
这首诗是李绅在河南节度使任上所作。全诗气势恢宏,描写了诗人赴任途中的景象以及到任后的作为。诗歌既有对军旅生活的细致描写,也有对政治理想的抒发。
- 前四句:交代了诗人赴任的背景和决心,表明自己要革除弊政,遵循正道。
- 中间部分:描绘了诗人赴任途中的军容盛况和沿途风光,以及到任后的军事部署和宴饮场景。
- 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希望教化百姓、实现和平的愿望,以及自己虽身负重任,但仍心怀忧国忧民之情。
- 结尾:诗人以卫青、潘岳自比,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以及希望在任上有所作为的壮志。
全诗用典较多,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诗歌也反映了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这种局面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