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高夜鸣筝,声从绮窗来。
随风更迢递,萦云暂徘徊。
余音若可玩,繁弦互相催。
不见理筝人,遥知心所怀。
宁悲旧宠弃,岂念新期乖。
含情郁不发,寄曲宣余哀。
一弹飞霜零,再抚流光颓。
每恨听者稀,银甲生浮埃。
幽幽孤凤吟,众鸟声难谐。
盛年嗟不偶,况乃容华衰。
道同符片诺,志异劳百媒。
栖栖墙东客,亦抱凌云才。
大家都搜:
月高夜鸣筝,声从绮窗来。
随风更迢递,萦云暂徘徊。
余音若可玩,繁弦互相催。
不见理筝人,遥知心所怀。
宁悲旧宠弃,岂念新期乖。
含情郁不发,寄曲宣余哀。
一弹飞霜零,再抚流光颓。
每恨听者稀,银甲生浮埃。
幽幽孤凤吟,众鸟声难谐。
盛年嗟不偶,况乃容华衰。
道同符片诺,志异劳百媒。
栖栖墙东客,亦抱凌云才。
闻筝作译文
明月高悬,夜晚传来筝的鸣响,声音从雕花的窗户飘来。随着风声更加遥远飘渺,在云间短暂地回旋。筝的余音如果可以玩味,那繁复的琴弦互相催促着。看不见弹筝的人,遥想可知她心中的情怀。难道是悲伤于昔日受宠如今被抛弃,还是思念着新的约会不能如期到来?满怀感情却郁结于心无法倾诉,将情感寄托于曲调,宣泄剩余的哀愁。一弹奏,仿佛飞霜飘落,再抚弄,仿佛时光流逝。常常遗憾知音难觅,弹筝的银甲都生满了灰尘。幽幽的孤凤独自吟唱,众鸟的声音难以与它和谐。感叹美好的年华却命运不济,更何况是容颜衰老。即使承诺如同契合的薄片,但志向不同,纵有百媒徒劳。像我这样栖身墙东的客人,也怀抱着凌云壮志。
闻筝作注释
闻筝作讲解
这首诗是诗人听到筝声后,由筝声引发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筝声的描写,以及对弹筝人身份和心境的推测,表达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苦闷心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筝声。诗人用“月高”、“夜鸣”点明时间,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筝声“随风更迢递,萦云暂徘徊”,则写出了筝声的悠扬和飘渺,给人以无限遐想。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由筝声想到弹筝人。诗人“不见理筝人,遥知心所怀”,以虚写的手法,猜测弹筝人的身份和心境。诗人设想弹筝人可能是因为“旧宠弃”而悲伤,也可能是因为“新期乖”而惆怅。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表明弹筝人内心郁结着无法排遣的哀愁。
“一弹飞霜零,再抚流光颓”,进一步描写筝声的悲凉。诗人用“飞霜零”和“流光颓”两个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筝声所蕴含的凄凉之感。
“每恨听者稀,银甲生浮埃”,表达了弹筝人知音难觅的苦闷。诗人设想弹筝人因为无人欣赏,以至于弹筝的银甲都生满了灰尘,可见其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八句,诗人由弹筝人联想到自己。诗人将弹筝人的遭遇与自己的境遇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幽幽孤凤吟,众鸟声难谐”,以孤凤自比,表明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盛年嗟不偶,况乃容华衰”,感叹自己年华虚度,壮志难酬。“道同符片诺,志异劳百媒”,说明志同道合的重要性。即使有再多的媒人,如果志向不同,也是徒劳。“栖栖墙东客,亦抱凌云才”,点明自己的身份和志向,虽然隐居墙东,但仍然怀抱着凌云壮志。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将筝声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筝声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3b1e303a388479aff88.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