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端的诗>边头作>

边头作,李端边头作全诗,李端边头作古诗,边头作翻译,边头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端

邠郊泉脉动,落日上城楼。
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
射雕过海岸,传箭怯边州。
何事归朝将,今年又拜侯。

边头作译文

邠州郊外的泉水汩汩涌动,傍晚的夕阳正攀登上城楼。 羊和马饮水吃草,食物充足,羌族和胡人的帐篷密集而繁多。 射雕的队伍越过海岸而来,传递军情的箭矢令边境州县胆战心惊。 为何那些本应凯旋归朝的将领,今年又再次被封侯加爵呢?

边头作注释

  • 邠郊:邠州郊外,唐朝时属关内道,大致在今陕西彬县一带。
  • 泉脉:泉水的脉络,指泉水流动。
  • :涌动。
  • 落日:傍晚的太阳。
  • 城楼:城墙上的楼阁。
  • 羊马水草足:羊和马有充足的水和草料。形容边地物产丰富。
  • 羌胡: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 帐幕稠:帐篷密集。形容少数民族聚居地人口众多。
  • 射雕:指勇猛的猎手或军队。古代常以射雕来比喻武艺高强。
  • 海岸:指边境地区,并非真正的海边。
  • 传箭:传递军情的箭矢。古代传递紧急军情常使用系有羽毛的箭矢。
  • :害怕,畏惧。
  • 边州:边境的州县。
  • 何事:为何,什么原因。
  • 归朝将:本应凯旋归朝的将领。
  • 拜侯:被封侯爵。古代对有功之臣的奖赏。

边头作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封赏将领的质疑和不满。

首联描绘了边塞风光。“邠郊泉脉动,落日上城楼”:邠州郊外的泉水缓缓流动,夕阳西下,染红了城楼。这两句诗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也营造出一种边塞特有的苍凉氛围。

颔联描写了边塞民族的生活状态。“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羊和马有充足的草料,羌族和胡人的帐篷密集而繁多。这两句诗展现了边塞地区物产丰富,胡人聚居的景象,看似一片繁荣景象。

颈联描写了边境地区的军事态势。“射雕过海岸,传箭怯边州”:射雕的队伍越过边境,传递军情的箭矢令边境州县胆战心惊。这两句诗暗示了边境局势的紧张,战事频发。

尾联是作者情感的集中爆发。“何事归朝将,今年又拜侯”:那些本应凯旋归朝的将领,今年为何又再次被封侯加爵呢?作者对朝廷不分功过,随意封赏将领的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和质疑。诗人认为,那些应该凯旋的将领没有及时回朝,反而一再得到封赏,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也暗示了朝廷用人制度的腐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民族生活和军事态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封赏制度的质疑和对边境局势的担忧。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李端[唐代]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2232a67cf0aaeecd51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