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曾伯的诗>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

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李曾伯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全诗,李曾伯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古诗,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翻译,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曾伯

倚栏干一笑,旧日琵琶,何处寻觅。
独立东风,吹未醒狂客。
沙外青归,柳边黄浅,依旧自春色。
极目长淮,晴烟一抹,不堪重忆。
老子平生,萍流蓬转,昔去今来,鸥鹭都识。
拍拍轻舟,烟浪暗天北。
自有乾坤,江山如此,多少等陈迹。
世事从来,付之杯酒,青衫休湿。

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译文

我倚靠着栏杆,放声一笑,昔日白居易弹奏琵琶的地方,如今在哪里去寻觅?独自站在东风中,吹也吹不醒我这个狂放的游子。江边沙地之外,青草又生,柳树边,嫩黄色才刚染上枝条,依旧是它春日的颜色。极目远眺,只见淮河上一抹晴朗的烟雾,实在是不堪再次回忆往昔。

我这一生,像浮萍一样漂流,像蓬草一样飘转,从前离开这里,今天又回来了,就连江边的鸥鹭也都认识我了。轻轻地拍打着小船,向着烟波浩渺、暮色昏暗的北方驶去。自有天地乾坤,这江山依旧如此,多少往事都成了过眼云烟。世事向来如此,还是都付诸杯酒之中吧,不要再让青衫被泪水打湿。

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注释

  • 醉蓬莱:词牌名。
  • 丁酉:干支纪年,为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
  • 江州:今江西九江。
  • 琵琶亭:在江西九江,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此写下《琵琶行》。
  • 栏干:即栏杆。
  • 旧日琵琶:指白居易当年在琵琶亭弹奏琵琶之事。
  • 狂客:指词人自己。
  • 沙外青归,柳边黄浅:形容春天江边的景色。
  • 长淮:淮河。
  • 晴烟:晴日下的烟雾。
  • 老子:词人自称。
  • 萍流蓬转:像浮萍一样漂流,像蓬草一样飘转,比喻行踪不定。
  • 鸥鹭:水鸟,常比喻隐逸之士或与人亲近之物。
  • 乾坤:天地。
  • 陈迹:往事,旧事。
  • 青衫: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

醉蓬莱(丁酉春题江州琵琶亭讲解

这首《醉蓬莱》是李曾伯于丁酉年春天在江州琵琶亭所作。词人登临旧地,抚今追昔,抒发了自己身世飘零、宦海浮沉的感慨。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词人登临琵琶亭的所见所感。词人倚栏远眺,追忆白居易当年在此弹奏琵琶的情景,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独立东风,吹未醒狂客”,则表现了词人身世飘零、仕途坎坷的苦闷心情。而“沙外青归,柳边黄浅,依旧自春色”一句,则描绘了江边春景,虽有生机,却也衬托出词人内心的落寞。最后一句“极目长淮,晴烟一抹,不堪重忆”,更是将词人内心的愁绪推向高潮。

词的下片则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老子平生,萍流蓬转,昔去今来,鸥鹭都识”,概括了词人颠沛流离的一生,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拍拍轻舟,烟浪暗天北”,则暗示了词人即将离去,继续漂泊的命运。“自有乾坤,江山如此,多少等陈迹”,则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最后两句“世事从来,付之杯酒,青衫休湿”,则表现了词人试图用饮酒来排遣愁绪,劝慰自己不要再为世事感伤的无奈之情。

这首词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个人身世的感叹,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它反映了南宋末年文人士大夫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李曾伯[宋代]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04359fe9aef94f00a2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