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绅的诗>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李绅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全诗,李绅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古诗,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翻译,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绅

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
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
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
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译文

皇宫中的黄莺在拂晓时分鸣叫,祥瑞的烟雾缓缓升腾,预示着美好的一天开始。太液池中,传说中的仙岛上的灵禽拍打着水面飞回。横跨池上的桥梁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正对着华美的宫殿。装饰着花朵图案的巨大游船,漂浮在水面上,仿佛靠近了仙境蓬莱。

池边的草地承载着帝王的御驾,王孙贵族们在此嬉戏游玩,显得更加挺拔修长。娇艳的桃花,宛如西王母的仙颜,定是她亲手栽种的。如今,我能够手持笔墨,在此侍奉皇上。回想起当年在金马门等待召见,只知埋头苦读的邹阳、枚乘,不禁感到可笑。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注释

  • 太液池: 唐长安城大明宫内的池苑。
  • 宫莺: 皇宫中的黄莺。
  • 瑞烟: 祥瑞的烟雾。
  • 三岛: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
  • 灵禽: 神异的鸟。
  • 彩虹: 指横跨池上的桥梁。
  • 绮殿: 华丽的宫殿。
  • 花鹢: 装饰有花朵图案的大船。鹢,水鸟名,常用于装饰船只。
  • 蓬莱: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香辇: 皇帝的御车。
  • 王孙: 指王公贵族子弟。
  • 阿母: 指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 簪笔: 古代官员插在帽子上的笔,表示侍从皇帝左右。
  • 金马: 指汉代的金马门,是文人学士待诏之处。
  • 邹枚: 指西汉辞赋家邹阳、枚乘,他们曾待诏金马门。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讲解

这首诗是李绅在长庆三年(823年)春天,于太液池边侍奉皇帝时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液池春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能够侍奉皇帝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昔日苦读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太液池的春日景象。“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写出了清晨的祥瑞气氛,黄莺的鸣叫,瑞烟的升腾,以及仙岛灵禽的飞舞,都预示着美好的一天。“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则进一步描绘了太液池的壮丽景色,彩虹般的桥梁,华丽的宫殿,以及漂浮的花船,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的中间两联,写出了太液池边的景象。“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写出了池边草地承载着皇帝的御驾,王孙贵族们在此嬉戏,以及娇艳的桃花,都显得生机勃勃。诗人将桃花比作西王母的仙颜,更增添了仙境般的色彩。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诗人写自己能够手持笔墨,在此侍奉皇帝,感到无比荣幸。回想起当年在金马门等待召见,只知埋头苦读的邹阳、枚乘,不禁感到可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仕途得意的心情,也流露出对昔日苦读的调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既描绘了太液池的春日美景,又表达了诗人仕途得意的心情,是一首较为成功的宫廷应制诗。

李绅[唐代]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d45b28d5c4619336bd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