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乐雷发的诗>咏史六首>

咏史六首,乐雷发咏史六首全诗,乐雷发咏史六首古诗,咏史六首翻译,咏史六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乐雷发

逝骓走鹿各消磨,剑外功臣乘几多。
四皓两生元不听,故乡枉费大风歌。

咏史六首译文

乌骓马和白鹿早已消逝,当年的英雄事迹也随之磨灭。身在剑门关外建立功勋的功臣,又有多少人能善终呢?像商山四皓和司马迁、东方朔这样的人,原本就不会听信朝廷的笼络,刘邦想要用一曲《大风歌》来表达思乡之情,也只是徒劳而已。

咏史六首注释

  • 逝骓(shì zhuī):指项羽的乌骓马,比喻英雄人物的消逝。
  • 走鹿:指秦末群雄逐鹿中原的故事,比喻争夺天下。
  • 消磨:消逝,磨灭。
  • 剑外:指剑门关之外,古代四川一带。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 功臣:指为朝廷建立功勋的大臣。
  • 四皓(sì hào):指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分别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他们不愿做官,隐居在商山。
  • 两生:指汉代的司马迁和东方朔。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东方朔虽有才华,却一生不得重用。
  • 元不听:原本就不听从。
  • 故乡:指刘邦的故乡沛县。
  • 枉费:徒劳,白费。
  • 大风歌:指汉高祖刘邦所作的歌曲《大风歌》。

咏史六首讲解

这首诗是《咏史六首》之一,作者乐雷发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首联“逝骓走鹿各消磨,剑外功臣乘几多”,诗人以项羽的乌骓马和秦末群雄逐鹿中原的故事起笔,感叹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已消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诗人又以“剑外功臣乘几多”设问,暗示了为朝廷建功立业的功臣往往难以得到善终,充满了对历史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担忧。

颔联“四皓两生元不听,故乡枉费大风歌”,诗人以商山四皓、司马迁和东方朔为例,说明真正有才华和有气节的人往往不愿与朝廷同流合污,即使是像刘邦这样的开国皇帝,想要用一曲《大风歌》来表达思乡之情,也难以打动他们。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那些不愿同流合污之人的敬佩,也暗示了朝廷的虚伪和无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强烈批判。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功臣难以善终的担忧,对朝廷笼络人心的虚伪的揭露,以及对那些不愿同流合污之人的敬佩。全诗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无奈感,读来令人深思。

乐雷发[宋代]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b87204bfcd43317c33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