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过的诗>谒淮西帅>

谒淮西帅,刘过谒淮西帅全诗,刘过谒淮西帅古诗,谒淮西帅翻译,谒淮西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过

家住徐城未卜还,归心正在杳冥间。
东游吴魏三千里,西入成都一万山。
解使愁肠能寸寸,空令泪眼已斑斑。
此情不告英雄帅,说同儿曹总是间。

谒淮西帅译文

我家住在徐州城,还未决定何时返回,归乡的心思正飘渺不定。我曾向东游历吴地、魏地,行程三千里;又向西进入成都,翻越万重山。我能理解愁苦的心肠为何会寸寸断裂,空留下泪眼婆娑,布满泪痕。这种心情如果不向英雄的统帅倾诉,和那些孩子们说也只是白费口舌。

谒淮西帅注释

  • 谒:拜见。
  • 淮西帅:指当时镇守淮西的将领。
  • 徐城:即徐州,刘过的家乡。
  • 未卜还:尚未决定何时返回。卜,占卜,引申为决定。
  • 杳冥:幽暗,深远,这里形容归心飘渺不定。
  • 吴魏:指古代吴国和魏国的地区,泛指东南和北方。
  • 解使:懂得,理解。
  • 寸寸:形容愁苦至极,心肠如被寸寸割裂。
  • 空令:白白地使,徒然地使。
  • 泪眼已斑斑:泪眼模糊,泪痕满面。
  • 此情:指诗人忧国思乡的复杂心情。
  • 不告:不向……倾诉。
  • 英雄帅:指能担当重任的将帅。
  • 说同儿曹总是间:和那些孩子们说也是白费口舌。儿曹,指见识短浅的人。间,离间,隔阂,这里指白费力气。

谒淮西帅讲解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刘过所作,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的复杂情感,以及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首联点明诗人的身世和处境。“家住徐城未卜还,归心正在杳冥间”,诗人表明自己家住徐州,但归期未定,归乡的愿望却十分渺茫,笼罩在一片迷茫之中。这既交代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也为全诗奠定了忧郁的基调。

颔联描绘了诗人四处奔波的经历。“东游吴魏三千里,西入成都一万山”,诗人回顾自己多年来为了寻找出路,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行程万里。诗人用“三千里”、“一万山”极言奔波之苦,也暗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

颈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悲伤。“解使愁肠能寸寸,空令泪眼已斑斑”,诗人感叹愁苦的心情已经到了极点,以至于心肠如同被寸寸割裂一般,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淌。诗人用“寸寸”、“斑斑”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尾联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情。“此情不告英雄帅,说同儿曹总是间”,诗人表示自己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只有向英雄的将帅倾诉才能得到理解,如果和那些见识短浅的人说,也是白费口舌。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将帅的仰慕之情,也暗示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忧国思乡、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情。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刘过[宋代]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8cfc586134a6fa41a8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